拜網路之賜,知識的取得越來越便利,題材也越來越豐富。新創媒體們除了把內容做好,還需要花時間研究如何讓人願意點下滑鼠。2015 年 12 月 22 日在胖地台北,《臺灣吧》的共同創辦人蕭宇辰和我們分享了臺灣吧在數位內容的世界內快速崛起的故事。
《臺灣吧》希望成為臺灣數位內容的燈塔
《臺灣吧》希望成為大家輕鬆獲取知識的媒介,取名為「吧」是想像大家可以在酒吧內自在地聊天交流。後來我們也真的在辦公室裡設計了一間小酒吧。一開始我們希望利用影像做歷史普及。我們參考了 youtube 上一個很紅的美國頻道——Crash Course,雖然因為成本因素無法像該節目一樣以脫口秀方式(目前是以動畫的方式)討論內容紮實的主題,但我們學習其輕鬆的風格並做成帶狀節目,努力改變歷史傳播一定得悲情、嚴肅的宿命,希望為娛樂片充斥的臺灣,製作有趣的教育影片。
歷史研究與歷史普及的衝突
走到現在,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歷史研究及歷史普及兩者的衝突。我認為任何知識領域都必須有益於人類社會。目前被許多人認為是背誦學科的歷史領域,可能無法幫我們賺大錢,但它的用處在於更深層的-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如果歷史的印象仍停留在研究、發表,最後供在圖書館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當然沒有幫助,因此我們需要將這些知識傳播出去。
社會上存在著先知先覺的人了解未來的方向,並帶領著大家,甚至到了犧牲自己的地步;後知後覺的人往往等到第一種人消失後才領悟;不知不覺的人則從頭到尾不在狀況內。但是傳播訊息的方式一定得極端才有功效?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讓後知後覺的人很快了解,不知不覺的人也願意知道。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從不缺內容,而是缺乏動機去發掘一個領域的奧秘之處並自我學習。因此《臺灣吧》的目標之一便是點燃大家的興趣。
回到研究與普及的衝突。同樣致力於歷史普及的平臺——《故事》和《臺灣吧》合作,以文章更深化《臺灣吧》的動畫內容,但即便是《故事》也常讓學院派的人無法接受。因為歷史知識應該是真實的,但我們在傳播的過程中時常約化了ㄧ些複雜性。可是如果我們真的覺得歷史要求真,那又為何會有歷史「小說」這種文體?為何允許小說扭曲真正的歷史?真實對於歷史的重要程度為何?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三國的故事還會引人注意嗎?有趣與真實標準該如何拿捏?
《臺灣吧》的目標是提起大家的興趣
《臺灣吧》的影片文本只有 3000 字,然後以影像討論歷史上的大主題。當我們想幽默地呈現歷史時,常因無法照顧到所有觀點,而處處得罪。所以我們會用「等一等,讓我們小小澄清一下……」的方式,在影片主脈絡下加入不同觀點。此外影像處理的侷限,不只來自文字上的取捨,還有各種音效、畫面效果的拿捏。雖然各種限制無可避免地產生很多問題,但我們的初衷本來就不是急於灌輸所有的知識,而是讓大家產生興趣後自己去挖掘。
訊息有效傳播的關鍵來自內容的處理方式
《臺灣吧》的影片之所以會受大家喜愛、訊息能夠傳遞出去的關鍵不只是因為有梗、有質感,而是內容處理方式-連結過去歷史和現今社會,提供大家思考,並一起討論(我的教學經驗在這部分發揮了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有和我們的生活連結,歷史就不會是有用的知識。《臺灣吧》除了做數位內容,2015 下半年我們還舉辦了 6 場大稻埕走走吧的活動。用旅遊包、定點蓋章、解謎拿明信片等方式,以不一樣的旅遊經驗帶大家認識地方。
人類歷史越來越是一種災難與教育之間的拔河競走
人類一直和災難擦肩而過,但透過教育,我們會記取過去的經驗,也才能避免災難再次發生。
聽完《臺灣吧》蕭宇辰說完精彩的故事後,我不禁回憶起自己學習歷史的經驗。我總被太多的年代、人物搞得團團轉,當時考完即忘,一點都不覺得有趣;然而《臺灣吧》的影片帶我重新認識(並且願意認識)這片土地的故事。這世界從不缺少美,它缺少發現,還有……帶領我們發現美的人。希望曾被美好內容感動的自己,有一天也能帶領其他人發現更多美好的事。
The post 臺灣吧蕭宇辰:我們的目標是提起大家對知識的興趣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