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會群體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此「斤」不等於彼「斤」 台斤市斤差異從何而來?——科學史札記(五)

$
0
0

在台灣買東西,一斤是六百公克。到大陸買東西,一斤是五百公克。有位來訪的大陸朋友說:「你們連『斤』都有自己的一套,怪不得有人想搞獨立了。」

這位大陸朋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謂台斤,其實就是清朝時全國各地所通用的「斤」。西元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人推行公制,但台人仍然沿襲自己的習慣,繼續使用舊有的度量衡。當中國大陸也不再使用清朝的舊制時,台灣使用的舊制度量衡,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所謂的「台制」了。

6046006586_4a6d8b0151_b

中國固有的度量衡,長度全都採用十進位,如:十分是一寸,十寸是一尺,十尺是一丈。重量的情形較為怪異:一石是 120 斤,一斤是 16 兩,一兩是十錢,一錢是十釐。換句話說,石和斤間採十二進位,斤和兩間採十六進位,而兩、錢、釐間又採十進位。還好,現在已不使用「石」這個單位,否則換算起來就更麻煩了。

中國幅員廣大,各地使用的度量衡難免有些出入。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農工商部頒布度量衡統一標準:一尺等於 32 公分,一斤等於 596.8 公克。因此,以 600 公克為一台斤,不過是個便利計算的近似值,並不是真正的一斤。

民國成立後,有識之士主張採用公制。中國固有的度量衡和國際不能接軌,換算起來極不方便,但由於政局不穩,一直沒能實現。民國十六年(1927),國民政府成立,隨即成立「度量衡標準委員會」,研究實施公制的可行性。最後採納了徐善夫、吳承洛的折衷方案:在實施公制之前,先實施「市用制」作為過度,也就是一公尺等於三市尺,一公斤等於二市斤。市用制的數值和舊制相近,和公制間又有簡單的比例,民國十七年公布後,漸漸普及開來。當時台灣還沒光復,不可能實行市用制,這就是台灣和大陸度量衡不一致的原因。

市用制的一市尺,等於舊制的 1.1 市斤,等於舊制的 0.83 斤;都相當接近。這還不說,市用制和英制也湊合得起來,兩相換算,一市尺等於 1.09 呎,一市斤等於 1.1 磅。對於習慣了「差不多」的中國人來說,這的確是一種很好的設想。

中國的度量衡,從戰國到東漢,基本上變化不大。在這六、七百年間,一尺在 23 公分上下,一斤在 250 公克上下。《三國演義》上說,關公身長九尺、張飛八尺、劉備七尺半,換算起來分別是 201 公分、184 公分、172.5 公分,並不離譜。

關公身高九尺,約200公分。圖為日本江戶浮世繪畫師哥川國芳所作關羽刮骨療傷圖。維基百科提供。

關公身高九尺,約200公分。圖為日本江戶浮世繪畫師哥川國芳所作關羽刮骨療傷圖。維基百科提供。

到了魏晉南北朝,度量衡的數值開始增大。隋、唐統一時,一尺增加到 30 公分左右,一斤增加到 600 公克左右,此後又固定下來,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然而,以唐、宋、元、明、清為背景的小說,仍然說某某人身長八尺、九尺,是不是離譜了呢?不是的。儘管尺的長度有所變化,但量人時依舊使用古尺,這和中國傳統醫學的保守性有關,否則怎麼和古籍對應?西潮東漸之前,以古尺量人的傳統從沒變過。

(原刊《科學月刊》2004 年 5 月號)

The post 此「斤」不等於彼「斤」 台斤市斤差異從何而來?——科學史札記(五)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