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會群體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爸爸請育嬰假,對小孩有什麼幫助?

$
0
0

baby-22194_640

自從出版了新書之後,很多人都很想知道父親育嬰到底有什麼好處?這個問題確實很好,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好好討論。如果母親育嬰的效果比父親好,那確實不需要父親出面。但真實的情況是如何?有無相關研究關注這個議題?

努力耙梳了一陣子,發現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 2013 年曾經針對此一議題,整合出一篇後設研究報告。此篇報告整理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說明父親育嬰的現況,第二部份是整合澳洲、丹麥、英國、美國等四個國家的長期研究,說明父親請了育嬰假後到底有何實質好處。

父親育嬰的現況

第一部份先來看看父親育嬰的現況。北歐國家育嬰親善政策已經推行四十年了,多數父親把育嬰(或請育嬰假)視為理所當然的分內工作,男女平等的概念也較多數國家先進。其餘國家在育嬰政策上仍發展較慢,也導致大部分的國家中,男人若真的想要育嬰的話,不只先天不良,後天也失調。晚近部分國家為了扭轉這樣的劣勢,針對男人育嬰,設計了很多獨有的育嬰假制度,如某一部份的育嬰假只有父親才能請,不能將這樣的假期移轉給母親。甚至還給予請育嬰假的父親獎勵,如果請滿一定的週數,就可以額外再獲得多餘的育嬰假。多數是多給假期,而非金錢,如義大利是父親只要請滿三個月育嬰假,就可額外再獲得一個月育嬰假。

OECD 統計了 1998-2010 年這段期間,18 個會員國裡,父親與母親分別花了多少時間在小孩的基礎照顧上。平均而言,父親每天花在小孩身上是 42 分鐘,但母親是 100 分鐘(註一)。不看還好,一看還真是慘不忍睹。不管哪一個國家,父親投入的時間都很短,母親所花的時間都是父親兩到三倍的時間。一旦成為母親,花在小孩身上的時間肯定比父親長。這既是我們刻板印象,也是科學調查後的結論。

雖說如此,但與 1965 年這一個世代的父親比較,2000年這一個世代平均而言陪小孩的時間已經大幅增加 2.5 倍(每週從 2.6 小時變成 6.5 小時)。最好的國家分別是澳洲、奧地利、加拿大、美國,平均每天都超過一個小時;敬陪末座的國家分別是比利時、愛沙尼亞、法國、日本、南非,平均每天都低於 30 分鐘。

Across all countries, fathers spent less time in childcare than mothers did(圖一)

1996~2010 年間各國家長每天陪伴小孩的時間(分鐘),長條圖為父親、菱形點為母親。整體來說母親陪伴小孩的時間遠高於父親。圖/OECD

在工時部分,父親並不會因為小孩出生而使工時變短(甚至還些微增加),但母親就會因為小孩出生而工時驟減,甚至變成沒有工作或只兼差做部分工時的。看到以下這個圖表是很令人驚嚇的,所有參與調查的國家,不管小孩幾歲男人的受雇率都是八成以上(多數為九成)。但母親就不是這樣了,連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先進國家,如德國、法國、英國,在小孩三歲以前,都只有大約六成的受雇率。

圖二

父母就業狀況,依最小子女年齡統計——黑色菱形為小於三歲、長條圖為3-5歲、圓圈為6-14歲,可以發現不管在哪個國家父親就業率都相當高,母親則較低(特別是有3歲以下小孩的情況)。圖/歐盟勞力調查(European Union Labour Force Survey)

在小孩的照顧層面上,母親做得比較多的是個人生活索事照料,如穿衣服、餵食、換尿布、醫療照護、看顧安全等等,父親做得較多的是教育性與休閒活動,如念故事書、陪玩、協助家庭作業等等。

針對四個國家長期研究後的結果

第二部分的後設研究非常複雜。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是獨立執行,而且考量的基準點不太一樣,所以蒐集回來的資料有時無法剛好配合在一起。像英國就忘了蒐集父親請育嬰假長短的資料。雖說如此,在這樣資料之下,還是可以得到某些有趣的結論,告訴我們到底男人請育嬰假到底有何好處。

先來看結果,從這樣跨國性的整合性研究,歸結出請育嬰假的父親,會比較願意投入孩童照顧活動(註二),對於孩子未來的認知及行為也會有正面的影響。這個後設研究找到一些證據,父親的投入與孩童的發展呈現正相關,甚至在未來,其某些認知測驗分數表現也較為良好。但也有一些證據顯示,父親的投入與孩童的行為問題相關較弱。整體而言,父親投入孩童照顧活動,其結果仍具有意義。

若更進一步瞭解這個研究,會發現一個令人心動的結果,就是父親只要請育嬰假兩個星期以上,這些效果就會出現,他們在未來就會比較願意從事小孩的各種照顧活動。這項結果對很多母親應該是天降福音,只要想辦法讓父親請假兩個星期(或更多),未來的各種家務責任就會減輕很多。如果是雙薪家庭,就有可能均分所有家務及照顧責任。這才是長久之計。

另外,需要再特別說明的是關於兒童認知測驗的分數。我知道這個部分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最好父親請育嬰假的效益越大越好。但結果不是這麼美好,每一個國家的結果不太一樣:最強的相關結果只出現在英國,也就是說高投入的父親,其小孩未來表現較好。在美國反而是中等投入的父親,與小孩的測驗結果相關高。在澳洲,父親投入的程度在四個測驗中,只有一個相關程度較高。在丹麥,則未有明顯的正相關出現。但在檢視如此的結果時須特別小心,因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丹麥父親,在孩子出生之後,都會請育嬰假至少兩週。但美國父親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父親會休兩個星期的假(美國未有法定的育嬰假,所以這樣的假期只能算個人年休)。另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是,丹麥這個國家認為小孩十一歲以前不應該進行任何認知測驗。所以這個部分大家比較的基準其實是不一致的,澳洲、英國、美國所提供的認知測驗分數,其施測的時間點是小孩兩歲到六歲之間。但是在這段時間中,丹麥無法提供任何資料。他們只能一直追蹤這一群人小孩,等到十一年後,才能進行各項認知測驗(也就是說丹麥只能提供小孩十一歲時的結果)。這個部分確實在資料解釋上會有所困難與誤差。

parents-holding-baby-871294937167Xx4

父親投入育嬰有助於改善家庭關係。圖/PublicDomainPictures。

最後,這個整合性研究也提到很多父親育嬰的好處,並無法在研究中呈現出來,像是家庭關係的改變、對小孩未來態度的影響等。父親的大量投入,顯然對於家庭關係可以帶來正向的影響,母親會變得愉快很多。母親愉快了,父親也會快樂,良好的家庭氣氛也有助於兒童的發展。兒童在性別平等的家庭中成長,未來自己可能重複原生家庭的工作分配,父親的態度與角色可能在未來會產生多種改變,而非服膺於傳統框架。

因此,父親參與育兒,確實有種種好處,不只可減低性別刻板印象,也可促進兒童發展與福利。若回過頭來考慮如何執行,個人認為當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想盡辦法拉長照顧小孩的時間,至少要拉到 70 分鐘以上,夫妻才有可能平衡。若以自身狀況為例,我們是儘可能的讓家事都由機器取代,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可花在照顧小孩身上。夫妻雙方最好可以交替進行這兩大類活動,因為大家都有在做,就可以知道每一個活動的困難度。我個人是盡量維持每一種活動都有能力參與,盡量維持文武全才,不管是洗澡、穿衣服、換尿布,或是講故事、玩遊戲、討論事情,都可以勝任愉快。
註一:這些受訪的國家包含奧地利、澳洲、美國、加拿大、瑞典、丹麥、挪威、英國、芬蘭、義大利、西班牙、波蘭、德國、斯洛維尼亞、比利時、愛沙尼亞、法國、日本。台灣不是 OECD 會員國,所以不在調查之中。

註二:小孩的照顧可粗略分為生活瑣事處理及社交或教育活動。生活瑣事處理包含日常生活的照顧,如協助餵食、換尿布或協助上廁所、協助上床睡覺、協助洗澡、協助穿衣、協助整理一天所需、當小孩自己在玩時,協助看顧安全、協助小孩刷牙等等。社交或教育活動主要包含唸書給小孩聽、與小孩討論每天在校發生的事、與小孩玩、與小孩共進晚餐等等。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The post 爸爸請育嬰假,對小孩有什麼幫助?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