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會群體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好好珍惜我,好嗎?──依附理論(十)

$
0
0

上一篇文章談到了「如何回應伴侶的負向行為」,而這篇文章則要來談談「如何回應伴侶的正向行為」這件事情。

不同依附類型如何回應伴侶對自己的善意?

過去研究發現,對伴侶的慷慨行為表達感激,確實是一種常見的反應方式[1][2],而且這也有助於增進關係滿意度[3],這是一件很容易了解的事情,因為伴侶對自己的慷慨行為,其實代表著對方對自己的關心與愛[4]。

但是,當伴侶願意花時間陪伴自己、貼心為自己準備晚餐,或是在約會時準備一個小驚喜時,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對伴侶的慷慨行為表示感激,例如米克林瑟(Mikulincer)等人的研究就發現了[5],逃避型比安全型的人,較少對伴侶的慷慨行為表示感激,對於關係比較沒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被愛的感覺;而安全型的人在感激伴侶時,比起逃避型的人,更少會感覺到不信任感,也比較不會威脅到他們「愛自己」的感受(narcissistic threat,自戀威脅)。

沒錯,對逃避型的人來說,他們對自己有較負面的看法,對他人也有較負面的看法,因此他們習慣性地避免和他人太過親近,好保護好自己的內心小世界,但是伴侶對他們好的時候,可能會激起他們對自己的負面看法,覺得自己很無能,因此加強了他們對自己的負面看法;但是安全型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他們覺得自己是很值得被愛的,對方也是願意愛自己的,他們只是互相照顧彼此而已。

更複雜的是焦慮型的人,焦慮型的人在感激伴侶時會感到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在感激伴侶時,會感受到安全感、幸福感以及被愛的感受,但在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威脅(narcissistic threat)、感到很自卑,這和逃避型依附是相似的,焦慮型依附者對於自我的負面看法,會讓他們擔心還不起對方對自己的好、覺得對方太好了,自己比不上對方等等,反而阻擋了他們對伴侶表達感激的動力。

2957642245_a380651d2e_b

圖/flickr,Brian Solis攝影

對自己的負面看法,讓不安全型依附者難以為伴侶錦上添花

除了對伴侶的慷慨行為報與感激之外,能不能為伴侶的好事情錦上添花(Capitalization)[6],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曾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了,伴侶對於正向事件的回應,比對負向事件的回應,更能決定一段關係的好壞,而回應伴侶的正向事件,又分成四種不同的回應方式──正向積極、正向消極、負向積極、負向消極[7],而唯有正向積極的回應,才能讓彼此關係變得更好,其他回應方式都會讓彼此關係變得更差(有興趣的人可以點到那篇文章去看看喔~)。

但並不是每一種依附類型的伴侶,都能穩定地給予伴侶正向積極的回饋。蒐福.羅斯(Sofer-Roth)的研究發現,不安全型伴侶比較會採取那些讓關係變得更差的回應方式,他們對於伴侶的好事心不在焉、漠不關心的態度,讓伴侶不再願意分享自己的成就,漸漸地在心裡築起了一到牆。

而不安全型依附之所以無法給予對方正向積極的回應,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有關:焦慮型依附對自己抱持著負面的看法,因此當他們看到伴侶的成就時,很難純粹的為對方感到開心,反而比較容易因此感到羨慕或忌妒,甚至去批評伴侶的成就;相反地安全型的人比較能對伴侶的好事感到快樂與欽佩,比較不會對伴侶所分享的喜悅感到無聊[8]。

至於逃避型依附呢?他們不敢和伴侶太親近、和伴侶保持距離的態度,讓他們更難以對伴侶報以正向積極的回饋。尤其是當伴侶之中,有一方是焦慮型依附,另一方是逃避型依附時,彼此之間會給予最少的正面回饋[9]。

_MG_1255

當我們對自己抱持著自卑的感受,就很容易封閉自己,難以對伴侶的喜悅給予正向積極的回饋。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找回純粹的愛

那麼,不安全依附者在面對這些事情時,到底該怎麼辦呢?敝貓就來分享一個我的小故事吧。

還記得我的某任前女友,總是會在我有成就時,為我感到純然的開心,像是她曾陪我去一家公司簽寫作的合約,在那時候她告訴我說:「我覺得我的男友好棒喔!剛剛在談合約的時候,我覺得你好成熟。」但是當她在和我分享她的喜悅時,我總是沒辦法純然地為她感到開心,因為當時的我,總會擔心她和其他人太好,因而減少我在她心中的重要程度,或是感到自己不如她。

在某一次旅遊的回程時,我在她懷裡哭著跟她說,我覺得她真的很厲害很厲害,可以和朋友們相處融洽,把事情處理的很好;而我總是被其他人討厭,覺得沒辦法像她一樣好……。

想當然的,那段關係並沒有維持得很久就結束了,因為當時的我,對於自己的自卑感,壓垮了我對她純然的愛與欣賞。

現在回過來想,當時的女友,之所以願意對我這麼關心與支持,並不是因為她同情我、可憐我,而是她願意真心真意的愛著我,而我也是一個值得被愛、被關心的人。只是當時的我,還活在過去一些被排擠、被霸凌的陰影裡,因此沒能看見自己早已成長,早已不是過去那個脆弱的我了。

對一個自卑感很重的人來說,對方對自己的好,常常會讓自己覺得還不起;但是其實仔細想想,這並不是對方對自己的施捨,而是每一個人,都有值得被愛、被喜歡的地方,而對方是如此的喜歡自己,所以才會願意發自內心的愛著你,不是嗎?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對對方的善意表達感激,因為這些,正是你值得被愛的證據。你也可以試著對對方付出,讓你們的關係可以持續下去,畢竟,對方願意對你這麼好,肯定也是你的好,讓對方深深地受到感動,才願意為你付出這麼多;而不是對方可憐你、同情你,才願意照顧你、陪伴你吧。

每一個人,都是值得愛人與被愛的,只要你找到了那一個願意和你相愛的人。對她而言,你不必擔心自己不夠好,因為她就是如此地愛著這個純然的你。

img006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張愛玲《愛》圖/作者繪製

延伸閱讀:

  1. Frei & Shaver,2002 Respect in close relationships: Prototype definition, self-report assessment, and initial correlates.Volume 9, Issue 2, pages 121–139.
  2. Weiner,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 (4): 548–573.
  3. Algoe, Gable, & Maisel,2010 It’s the little things: Everyday gratitude as a booster shot for romantic relationships.Personal Relationships, 17, 217–233.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4. Shaver, P. R., & Hazan, C. (1993). 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 Theory and evidence. In D. Perlman & W. Jones (Eds.), Advances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Vol. 4, pp. 29-70). London, England: Kingsley.
  5. Mikulincer, M., Shaver, P. R., & Horesh, N. (2006). Attachment base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posttraumatic adjustment. In D. K. Snyder, J. A. Simpson, & J. N. Hughes (Eds.), Emotion regulation in families: Pathways to dysfunction and health (pp. 77–99).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 Gable,Reis,Impett,& Asher,2004, What Do You Do When Things Go Right? The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Benefits of Sharing Positive Even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 Vol. 87, No. 2, p.228
  7. Shelly L. Gable&Gian C. Gonzaga(2006)Will you be there for me when things go right? Supportive responses to positive event disclosur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8. Sofer-Roth, S. (2008). Adult attachment and the nature of responses to a romantic partner’s expression of personal happiness.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Bar-Ilan University, Ramat Gan, Israel.
  9. Shallcross,Howland,Bemis,Simpson& Frazier(2011) Not “capitalizing" on social capitalization interactions: the role of attachment insecurity. J Fam Psychol. 25(1):77-85. doi: 10.1037/a0021876.

The post 好好珍惜我,好嗎?──依附理論(十)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