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科愛看書】「安安,可以幫我買遊戲點數嗎……」聰明如你,絕對不會輕易被拙劣的垃圾訊息騙到,但你知道,其實很多高端騙術難以察覺嗎?有多少次,你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占了便宜?《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用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各種騙局背後的原理,讓你從此如有神助,再也不怕白白吃虧!
詐騙專家是邪惡可憎的小人,心懷不軌又厚顏無恥。若真是如此,人生就簡單明瞭多了,只要揪出壞蛋就能世界和平。然而,真實人生往往更加複雜晦暗。
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在他的著作《欺騙》(Diddling )裡描述騙子的特徵:「一絲不苟,注重利益,不屈不撓,機智大膽,漠不關心,不落俗套,魯莽傲慢,且不忘露齒微笑。」
騙子表示:你的痛苦,關我何事?
現代心理學特別同意愛倫.坡指出的「漠不關心」這項騙子特質。大部分人類歷經演化成為合作共享的動物,我們彼此信任互相依賴,走在路上時不會擔心路人衝來搶走錢包,夜裡上床睡覺時不怕有人半夜闖入殺了我們。久而久之,我們的情感也隨之演化。當人們互相幫助,內心自然湧起一陣暖意。說謊或傷害別人會讓心裡滿懷愧疚不安。雖然人們仍偶爾疏忽犯錯,但大部分的人都值得信賴,和冷漠無情的騙子正好相反。絕大多數的人類都在乎別人,也知道別人多少關心著自己。不然的話,社會早就崩潰瓦解了。
萬事總有例外,少數人演化後變得擅長利用人們的善心好意,這種對人性的淡漠,就是讓騙子成功詐欺的人格特質。這些人對於造成他人的痛苦毫不在乎,只在乎自己能否占上風。他們認為這才是生存之道。如果身邊盡是正派人物,即使說謊欺騙甚至偷拐搶騙,你仍能一帆風順,過著大好日子。只有圖謀己利的壞蛋為數不多,這種情況才能實現,若人人都是騙子,這招不但不管用,反而會讓大家叫苦連天。身為少數的騙子,為了存活下來產生了冷漠絕情的特質。賓州大學的心理學家艾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專門研究反社會行為:「長期的悖德行為可視為社會上少數人的另類演化戰略。他們欠缺阻止悖德行為的感情機制,藉由欺騙與玩弄人心,他們能夠成功騙過一世人。」
這種算計過的冷漠無情可能是天生的,也被稱為心理病態(psychopathy),亦即對身邊的人欠缺基本同理心。
這是生物學上的極端無情。詐欺犯是否有心理病態?我們是否能說,像戴瑪哈這樣的匪類是未經臨床確認的心理病患呢?或者他們只是人們心中小惡魔的現形?日常生活裡的善意謊言和詐欺犯老奸巨猾的騙術,兩者是本質不同,或者只是程度的差異?
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海爾(Robert Hare)的「病態人格檢測表修訂版」(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最常用來檢測反社會、心理病態的傾向,內容包括責任感、愧疚、病理欺騙、心機狡詐、濫交、一般衝動性、外表魅力、浮誇等項目。得到高分的受測者即符合人格病態特徵,或被稱為「受折磨的靈魂」,自己不僅深受折磨,也折磨著別人。
心理病態者的決定因素之一,在於他們無法像常人一樣表達、理解人類情感。真正的心理病態不在乎別人的痛苦。他們沒有同理心,也不知悔恨為何物。心理病態者即使看到常人無法承受的景象,比如悲慘可怖的圖像等,依舊脈搏穩定、心跳平緩,也不會緊張冒汗。大多數人遇到道德難題往往痛苦不堪,舉例來說:若有嬰兒吵鬧不休,此時若悶死嬰兒能解救全村,不悶死嬰兒的話,天降大禍危及全村,連嬰兒也將難逃一死。絕大多數的人必會萬分躊躇。根據心理病態的臨床研究指出,一般人的大腦裡,情感區塊與功利主義區塊爭執不休,而心理病態者毫不遲疑作下選擇,這正是漠不關心、冷漠無情的極致表現。
據海爾所言,全球男性總人口中有 1% 的心理病態者,而在女性人口中極為少數,幾近於零。因此,你所遇到的每一百個人裡,有一人可被臨床確診為心理病態。但所有的心理病態者都是天生的詐欺高手嗎?
就某方面來說,騙子和心理病態者極為相似。研究證據顯示,一般人若擁有和心理病態相似的神經功能障礙,便會有類似詐欺的行為。心理創傷研究指出,腦部額葉極皮層與腹內側額葉皮質(polar and ventromedial cortex,與心理病態相關的區塊)遭受早期創傷的人,會有激似心理病患與詐欺犯的行為和人格變化。其中兩位曾受心理創傷的病患愛說謊,心機重且反抗規範。他人形容這兩位病患「欠缺同理心、無恥、不知悔改、無所畏懼、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悖德行為」。因此,我們可說心理病態是種生物學傾向,心理病態者有許多和詐欺犯如出一轍的行為。
騙子有三寶:自戀、冷漠、我爽就好
但騙子並非僅有心理病態的特質,心理病態只是所謂黑暗人性三面向(dark triad of traits)之一。事實上,其中另外兩面:自戀與馬基維利1主義(Machiavellianism),也可視為騙子的特徵。
有自戀傾向的人喜好浮誇、自命不凡,高估自己的價值,且心機重、擅於操縱他人。基本上聽起來和我們的戴瑪哈相去不遠,他無法接受自己低人一等,渴望受人注目,不顧代價以償夙願。自戀者一心只想保持形象,正如戴瑪哈寧願向糖果店說謊也不願蒙受羞辱。這雖然不是什麼驚人騙術,但顯示他多麼自我中心。
也許馬基維利主義更符合詐欺者的思考模式。馬基維利認為君主為達目的,不管手段多殘暴都無妨,這和詐欺者的想法不謀而合。
心理學文獻正式將「馬基維利主義」定義為操縱別人以達己利的一系列行為傾向——這根本是詐欺的書面定義。北卡羅萊納大學的行銷學教授理查.卡魯(Richard Calhoon)在 1969 年形容馬基維利主義者「使用侵略手段利用與剝削他人,只為達成自己或組織的目的」。
心理學家理查.克斯蒂(Richard Christie)和佛羅倫斯.吉斯(Florence Geis)在 70 年代著手設計馬基維利量表,想要瞭解領導者的操縱性格傾向。所謂高馬基維利主義者(high Machs)指的是在馬基維利量表上拿到高分的人,他們通常是社會上成功的人心操弄者。在一連串的研究中發現,當高馬基維利主義者和低馬基維利主義者處在同一情境裡,不管情況如何,往往是前者占上風。低馬基維利主義者易受情緒影響。反之,高馬基維利主義者不為情感所動。
早期一項研究的十一個例案裡,參與者遍及不同行業和身分,包括學生、教職人員、父母、子女、運動員,以及精神病院和商業公司員工等,研究發現馬基維利主義者擅長虛張聲勢、作弊、討價還價、想要贏得別人的喜愛欣賞,而且總能成功。
另一研究指出,馬基維利主義者說起謊來比一般人更具說服力。當受試者被指控偷錢(其中一半的人很誠實,另一半人則真的偷了錢),側錄結果顯示,高馬基維利主義者說的話聽來比其他人可信。在第三個研究裡,商學院學生必須決定要不要違反道德與法律給某人回扣。案例裡詳細解釋給佣金的前因後果與合理性,若強調付出回扣是較划算的選擇,高馬基維利主義者通常認同給回扣。
馬基維利主義似乎和心理病態一樣,可用來解釋人們的詐欺傾向,並且能讓這些人辦到常人難以想像的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德爾羅伊.鮑休斯(Delroy Paulhus)專精於研究黑暗三人格,認為馬基維利主義者比心理病態者一詞更符合詐欺者的人格特質。「像馬多夫這樣邪惡的股票經紀人算不上心理病態,」他寫道:「他們是一群有組織的馬基維利主義者,蓄意運用策略手段來剝削別人。」
- 註 1:馬基維利(1469-1527)是義大利政治家、哲學家,著有《君主論》。
本文摘自《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商周出版
The post 如何成為詐騙專家?沒「銅鋰鋅」是重要條件──《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