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會決定我們的膚色、身高等外在特質,這幾年有一些研究顯示,我們的性格或許也會受到基因影響。近日,一份刊登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指出,基因可能會決定一個人從事性犯罪的機率。如果這個說法屬實,未來我們也許可以對潛在的性犯罪者採取預防措施,藉此大幅降低性犯罪發生的可能性。
這個研究團隊由來自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及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所組成,他們利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瑞典在1973年至2009年間共兩萬多名男性性犯罪者的資料(在瑞典的性犯罪案件中,加害者為女性的比例只佔不到百分之一,因此研究團隊沒有將她們列入考量)。結果研究團隊發現,在導致男性成為性犯罪者的因素中,基因就佔了百分之四十,是影響最大的因素,成長環境則只佔了百分之二。研究團隊還發現,如果一位男性的父親或兄弟曾因性侵害或性騷擾而被定罪,這位男性從事性犯罪的機率就會是一般男性的五倍。
不過許多科學家也指出這個研究的多項限制。例如該研究指出,如果一位男性疑似帶有性犯罪傾向基因,那他從事性犯罪的機率會是一般男性的五倍。但任教於牛津大學精神病學系的教授、同時也是該研究作者之一的Seena Fazel(席南‧法哲)表示,這些數據的實際差異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進一步觀察這些數據,我們會發現在瑞典的全部人口中,被定罪的性犯罪者只佔全部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而如果一位男性帶有疑似性犯罪傾向基因,那他從事性犯罪的機率也只有百分之二點五。
對此,研究團隊的領導者Niklas Långström說:「儘管相對來說,性犯罪發生率仍不高,我們的研究仍然可以證實基因對於性犯罪行為是有影響的。如果我們能在憾事發生之前,就對擁有性犯罪基因的高危險群家庭採取預防措施,那我們就可以大大減少性犯罪受害者的數量。」
其他科學家也指出研究的其餘不足之處。例如,許多研究都指出,孩童期曾遭受虐待的人們在成年後也較容易有虐待傾向。然而此研究並沒有把孩童期是否曾遭到虐待等因素包含在內。另外,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心理學家Cathy Spatz Widom也指出,社會大眾普遍對有性犯罪者的家庭帶有偏見,導致這些家庭的其它成員因性犯罪而被定罪的機率也提高許多。
法哲表示,他們的研究目前主要聚焦在流行病學上,未來的研究可以包含更多、更廣的生物學樣本。這樣一來,研究人員也許能夠找到會引發人們犯下性侵害、性騷擾等罪行的基因片段。
資料來源:
- Reality check: Is sex crime genetic? Science Now [Apr 9, 2015]
- Sex offending: genes more important than family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Oxford [Apr 9,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