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好快心好累的時代,我們大學修的很多學分都很難學以致用,「不務正業」、做著跟大學主修乍看沒什麼關係的工作,可能才是常態。五月的專題徵文,就讓我們來看看「職涯」能有哪些變化!
- 文/陳冠豪
高中聯考填志願時,不僅對未來還懵懵懂懂的,甚至對自己本身也不了解。自己擁有什麼、想要什麼,都是不曾去認真思考的問題。當時,因為父親念的是經濟系,其後在銀行的工作也很順利,因此在家人的鼓舞下,填志願時便以經濟類的科系為主,只要名稱有「經濟」的科系一律按照學校排名填上。最後,我考上了全國唯一的政治經濟系。
大學時期,最常被問的問題便是:「政治經濟系?那是學什麼的?」人們聽見「政治系」或「經濟系」時,馬上心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具體的想像來;但一旦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便好像格線紙上的線條沒對準似的,現有的邏輯在思考時完全派不上用場似的。所以對於上面的問題,我常開玩笑地說:「兩邊都學,但都只學一半!」
大學除了給予知識之外,還給予了時間。課餘的時候,有很多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不管拿來玩樂、複習功課、發展興趣,都沒有人會在意。在這段時期,我發現了圖書館的魅力,或者說我發現了自己相當喜歡閱讀。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到圖書館去「巡視」,從書架上信手拿起書名吸引我的書來,就這樣拿了一大疊書後搬回宿舍慢慢看,看完後再去換一疊回來。小說、散文、科普、歷史,各種類型的書都來者不拒,就這樣建立起了閱讀的興趣。
因此畢業後選擇工作時,一開始便以能整天接觸書籍的「編輯」為目標。後來順利錄取了一家老牌出版社,正式地成為了一名編輯。
開始工作後,一方面覺得編輯的工作符合我的想像;另一方面也覺得這工作包含了許多我未曾想像過的任務。符合想像的部分在於,它真的是一個完全被書本所「包圍」的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必須閱讀、整理稿件之外,桌上也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稿件與參考書籍,辦公室內更放置了許多比人還高的大書櫃,當然,裡面自然是擺滿了數不清的書。
而未曾想到過的是,編輯的工作並非一味只是看稿,而更像是一個協調者。
一本書的誕生需要許多人的努力,包括作者的撰稿、美術編輯設計版面與封面、編排人員將文字排版、校對人員檢視稿件內容,直到印刷機將書籍印出為止,才讓一本書從無到有。而拿到實體書籍後,下半場才要開始,書籍的推廣、銷售,甚至是解決讀者對內容的疑問。整個過程中牽涉到許多不同的人,編輯則穿針引線似地把這些人連結起來,以書本為線、耐心為針,織就出一匹華美的袍(上面當然沒有跳蚤)。
由於任職的出版社除了一般書外,也有出版高中、大專用書,因此編輯會依照所學的專長來分部門,例如中文、歷史、地理、理工、商科等,因此大學所學習到的知識也意外地派上用場。在經手商管類的書籍時,對於內容能更深入地去閱讀,提供作者更具建設性的建議。但我也喜歡編輯其他類型的書,因為在編輯的過程中,至少都會看過內容兩、三次,在工作的同時也學習到了平常不會接觸的知識,可說是一舉兩得。
一般經濟科系學生畢業後,常會選擇銀行、財務、會計等工作,與這些工作相較之下,編輯的薪水其實並不高。所以父母親在我剛踏入社會時,常會問我要不要去考銀行?考公務員?但在當了編輯好幾年後,他們也慢慢認同這就是我所喜愛的工作,問題漸漸改為現在在編什麼書?什麼時候升主編?
曾聽過一句話:「不要把興趣當工作。」因為日復一日的重複,可能會逐漸消磨掉原本的熱情,讓原本喜歡的興趣也變得乏味。
但我因為喜歡看書,進而成為製作書籍的編輯後,發現工作並不會削減我對書的喜愛,反而因為接觸到更多不同種類的書,讓我發現更寬廣的世界,發現在浩瀚書海中,還有許多未知的海域等著我去探索。
我想,喜歡看書對編輯來說,不是一個必要的條件。我也遇到過許多不喜歡看書的編輯,他們覺得工作是工作、興趣是興趣,兩者是分開的兩件事,這並不會對他們的專業度造成任何影響。
但對我來說,喜歡看書讓我對編輯的工作有更大的熱情。因為喜歡看書,所以會想把一本書做到能讓讀者喜歡,能讓我自己喜歡。想像我自己走到書店時,也願意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來翻閱,這便成了一個很大的動力,也讓我在編輯的這條路上,能更毫不遲疑地勇往直前。
The post 我念政治經濟系,但我現在在做編輯──「不務正業」徵文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