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張舒婷、主任張逸屏
「微聽損」是怎樣的症頭?
輕微聽力損失(minimal hearing loss),簡稱「微聽損」,是一種有一點點聽不清楚的症頭。包括了「單側聽損」、「高頻聽損」以及「輕型聽損」。根據 2012 年 WHO 的統計,整個東亞地區(包括台灣)15 歲以上的微聽損人口占比高達 14%。Bess等人(1998) 的研究也指出除了成人老化造成的聽損外,有 11.3% 的學齡兒童有不同程度與類型的聽損,其中微聽損就佔了 8.8 %。
微聽損兒童由於聽力受損比較輕微,家長可能並不覺得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一般孩子有什麼差別。確實,一般而言,微聽損兒童在週遭安靜時、和他人一對一交談不會有什麼困難。那麼,究竟微聽損會對他們產生什麼負面影響呢?
七嘴八舌、大段講述都讓微聽損兒上課吃力
以「聽力」作為主要探究焦點的國際知名專業期刊 Ear and Hearing,刊出了一篇研究 (Lewis, Valente & Spalding, 2015),探討微聽損兒童在校園學習中可能遇到的難題。研究發現,當他們一次聽一個句子時,和聽力正常的同學們一樣,都能正確聆聽到別人說話的內容。然而,進入到多人情境、並需要持續接收大家的談話內容,理解能力就比一般聽力正常的同學差。
在實驗中,受測兒童聽完一段由許多人輪流講述的故事後,會回答一些與故事內容有關的問題,就類似考試中常出現的閱讀測驗,只是改由聽說方式回答問題。結果發現,若以平均的表現來看,微聽損兒童答對的比率只有同學們的一半。而國小高年級微聽損兒童的答對題數相當於中低年級聽力正常的兒童,可見平均來說是有落後的。
由此可見,在學校學習時微聽損兒童在聆聽上是會很吃力的,因為聽老師上課和一般談話是不同的。一般談話時可以停下來確認訊息,比較類似實驗中一次聽一個句子的情境;但老師上課就像實驗中的聽故事一樣,是一大段的內容,聆聽負擔較大且無法對話提問確認訊息。而實驗告訴我們,微聽損兒童理解的內容可能只有一般同學的一半,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程度落後好幾年。
答非所問?人際關係可能會受影響
除了上課以外,兒童在校園生活中,經常需要和許多人互動。無論是課堂中的團體討論,或是下課時和一群同學聊天,都是常見的情境。而他們在進入團體生活後,因難以聽懂同學的說話內容而感到挫折的情形會相當明顯。
而且,正因為孩子與人個別對話能完整理解訊息及回應,更可能讓老師和同學無法理解他在多人對話情境中的困難,他們可能會覺得「明明你都聽得到,為什麼還會常常答非所問?」
聽不清楚就更難搞懂,讓微聽損兒站回起跑點
微聽損兒童在教室裡面聽單獨的句子時都可以聽得懂,但如果有團體討論,身邊同學、老師,你一句我一句,可能就無法好好消化這些訊息。其他同學比較輕鬆就能學到的,微聽損兒童可能要很努力、很專注地聽才能吸收。在學校幾堂課下來,當力氣都花在聽上面,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理解和記憶聽到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習的效果打折扣,學業表現也可能因此大大落後。
更糟糕的是,身邊的大人常常會把這樣的狀況歸咎於其他因素,例如認為是孩子不專心。長期下來,孩子的聽力問題沒有被重視,反而一直被錯怪是不專心聽課,問題愈累積愈嚴重,孩子、家長、老師會覺得壓力感倍增。
要解決微聽損兒童在校園中可能面臨的挑戰,從最根本的聽能下功夫最實在。讓微聽損兒童能夠聽得好、聽得清晰,才能讓他們與一般兒童站在同一個起跑點。若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聽力有疑問,也別忘了尋求專業人員的建議,才能協助孩子化解困難、順利適應。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 Lewis, D. E., Valente, D. L., & Spalding, J. L. (2015). Effect of minimal/mild hearing loss on children’s speech understanding in a simulated classroom. Ear and hearing, 36(1), 136-144.
The post 聊天可以,上課卻聽不清?「微聽損」如何影響兒童的課業與人際關係?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