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使用多種媒體對我們會有何影響呢?我們會因為使用多媒體而變得更聰明、更靈巧嗎?近十年來,我們大腦的應變力得到明確的證實:它好比是生理上的硬體,持續跟某種軟體(我們的生活經驗)相適應。所以我們所經歷的事情並非不重要,因為任何心智活動都會在腦內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會影響大腦未來的功能。
我們大腦所儲存的細節,取決於它們被學習的方式,而一般意義上,也就是分類的知識,則更取決於我們完成工作的方式。所以每名華人學生都把新學年花在熟記、辨認和快速判讀數千個方塊字上。他們可以比我們更快辨識已知的數字,因為他們花了九年,而不是一兩年在辨識數千個、而不是幾十個符號的練習上。而且他們在進行六到十的計數時比較容易,因為他們是用跟處理一到五同樣的腦半球在處理那些數字。
多工處理跟當今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所謂的認知控制有著密切關聯。我們從很小就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想法,例如排除不相關的事情,而專注在具體的任務上。所以這關乎一種在人腦中具備且同時習得、而個人多少能夠運用的能力。這顯然可以跟我們的語言能力做比較。語言中樞也是生來就具備的,不過,它們必須得到語言輸入才能發揮其功能。這一點做得還不錯,導致個人之間在掌握語言文字上的差異。
所以,當學會認知控制,且我們控制自己思維的方式由於置身在一個多媒體世界中而發生改變時,那麼多工處理就會對我們控制自己思緒的能力發生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人隨著任務而成長,而所要控制的東西越多,控制就越困難。但影響也有可能是負面的,因為當我們不斷同時從事許多事情,就可能會導致對許多且持續的變換,輸入較為膚淺的處理。所以,值得思考的是,我們藉由長期頻繁的多工處理訓練了自己的專注力;或是正好相反,我們因此而養成了注意力障礙。這兩種影響也有可能互相抵銷,使得多工處理失去影響力。怎麼辦才好呢?
控制自己的思緒
為了探究多工作業對心智能力的影響,史丹佛大學的科學家用兩個極端的組別進行了一系列認知測驗。藉由一份專門為此研發出來的問卷,從兩百六十二人之中,產生出十九名在答題得分時顯著高於平均值的人,以及二十二名顯著低於平均值的人。於是,就有了重度媒體多工作業者以及輕度媒體多工作業者,並就這兩個極端組別進行比較。
受試者篩除不重要刺激而不加注意的能力,是藉由一種特別的任務來測試,它先前在若干個別的人身上已經顯示過顯著的差別。大學生們首先會很短暫地看到兩個長方形,他們必須在一秒之內加以記住,然後會被要求把這個記憶中的影像跟另一個顯示兩秒鐘的影像相比較,以便判斷其中一個長方形是否有過些微旋轉。
為了加大任務的困難度,在許多回合當中,螢幕上也會出現別種顏色充當分心物的長方形。這些分心刺激的數目可以是零、二、四或六。研究人員想用這種測驗來得知,這種分心物對成績是否有影響。
受試者的成績會被測量。研究人員測定正確記住旋轉的數目,從中抽出答錯的數目。現在可以預期,不做多工處理的受試者,在重要物之外不經常注意不重要物,在這場測驗中應該會得到較差的成績。也可以做出相反的假設,即,那些一直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的人,比較不會被不重要刺激所分散注意。
這張折線圖顯示,情況完全出乎意料:非多工處理者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並不受到有多少額外分心刺激存在的影響。相反地,倒是多工處理者的成績,隨著分心刺激數目的增加而顯著降低。
多工處理者也在另一項測量心智能力的標準測驗當中,顯示較差的成績。這項相當簡單的任務,是要觀看一組字母。這組字母在電腦螢幕上以黑底紅字各顯示○.三秒鐘。在每個字母之間有一次將近五秒鐘的停頓,受試者要記住剛剛才看到的字母。如果一個A後面跟著一個X(且只有在「A-X」的情況下),受試者就得按下「是」的按鍵。至於在其他各種狀況下,也就是A後面跟著非X(A-Y),B後面跟著X(B-X),以及非A後面跟著非X(B-Y),全都要按下「否」的按鍵。在一個加大難度的測驗版本中,在紅字母之間還會出現○.三秒三個其他的白字母,這是應當不受注意的東西。所以測驗再次關係到忽略轉移注意的刺激。
在前述的簡單測驗版本中,在多工處理者和非多工處理者之間並沒有差異。然而在有額外轉移注意刺激的較難版本當中,多工處理者卻顯然需時較久。
除此之外,還進行了一項有關工作記憶能力的記憶測驗。這一回,受試者還是觀看一組字母,黑底白字,每一字母顯示半秒鐘,字母之間則停頓三秒鐘。這次的任務是,要是字母跟前面的上上個字母(倒退兩個)一樣,或是跟上上上個字母(倒退三個)一樣,就按下「是」按鍵。也就是說,受試者必須在短時間內記住螢幕上的每個字母(這就是工作記憶所主管的事情),並跟先前所看到的某個刺激進行比較。「倒退一個」字母測驗相當簡單:現在所看到的字母是否跟前一個一樣?「倒退兩個」字母測驗較難:剛才所看到的字母是否跟上上個字母一樣?至於「倒退三個」字母測驗最難,大家都會犯錯——問題只在於犯多少錯。
結果再度顯示,相較於非多工處理者,多工處理者在「倒退三個」字母測驗中成績較差。一如所料,兩組受試者在「倒退三個」字母測驗比「倒退兩個」字母測驗成績來得差。可是多工處理者在「倒退三個」字母測驗中答錯成「是」的答案顯著增多。耐人尋味的是,多工處理者這些答錯成「是」的答案,特別取決於,先前在測驗過程中看過的字母顯然還一直留在工作記憶中,而引出一個(錯答)「是」的答案。作者們認為,這一點顯示出,受試者在把不重要內容排除出意識之外方面有困難。
所以這項測驗顯示,多工處理者不僅拙於忽略令人分心的外部刺激,更拙於忽略本身令人分心的記憶內容。
最後還進行了一項有關在不同任務之間「轉換」的測驗。受試者首先會看到○.二秒的「數字」或「字母」。這表示,他們在接下來的程序中必須注意數字或字母,於是在短暫的停頓後,他們會看到一對數字和字母,例如「2b」或「a3」。接著,就要視任務而定,如果是有關一個偶數,就按下某個按鈕,如果是奇數則按另一個按鈕;或是在看到一個子音字母或母音字母時,按下對應的按鍵。所以受試者必須就數字或字母做分類。
如果在進行測驗時,是重複某項任務(某個數字後頭跟著另一個數字),受試者的反應會比任務轉換時來得快。任務轉換就是,先出現數字後出現字母,或是倒過來,先出現字母後出現數字,而讓受試者加以歸類。就連這種任務的結果也顯示,多工處理者在完成任何交待的任務上有困難:他們在任務轉換時反應時間的遲緩,比非多工處理者這組平均多了一百六十七毫秒。
總括而言,這項研究結果顯示,經常同時使用多種媒體的人,在控制自己的心智方面會出現問題。「多工處理者在無視環境中不重要刺激上有較大困難……,較不擅長忽略自己記憶中較不重要的刺激(「倒退兩個」和「倒退三個」字母測驗),在壓抑不相關的任務(任務轉換)上也比較沒效率。最後這個結果深具意義,讓人開始思考,在多工處理時,任務轉換所扮演的核心地位。」
可能會有人提出異議,說這些結果根本只是顯示出,那些在其他有關心智能力的測驗中,成績也較差的「較愚笨」者才習慣於多工處理。但並不是這種情況,因為有一連串額外的測驗可以證實,這些組別在其他條件下都並沒有任何差異:不管是在校成績、人格測驗或是其他認知測驗方面都沒有差異。
本文摘自《數位癡呆症:我們如何戕害自己和子女的大腦》,由暖暖書屋出版
The post 多工處理使人靈巧?-《數位癡呆症》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