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夜班的超長工時,對生理機能會有什麼影響?補休之後能夠恢復嗎?
人類面對壓力的生理學研究中,工時超長的住院醫師是控制條件最好的研究觀察模型。因為住院醫師有相近的年齡、教育程度、生活環境,而且工作的性質也非常相近,可以客觀量化比較壓力的影響。
除了一般的正常時間上下班,一般醫院的醫師還有輪值夜班的要求。醫師在值班當天必須從早上 8 點開始工作,整晚值班工作後,到隔天的下午 5 點才下班,過往的連續工時大約是 33 小時。直到近年衛福部制定住院醫師工時指引,規定住院醫師最多只能連續工作 28 小時。也就是值班當天上午 8 點上班,整晚值班到隔天中午 12 點過後就可以下班。這個限制連續工時,第二天下午補休的政策被簡稱作 PM off。
用數字說話:改成 28 小時還是過勞嗎?
今年林煜軒醫師團隊最新發表的論文1,使用心率變異性做為生理監測指標,檢視 18 位兒科受訓住院醫師,在值班前後共四天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指標的變化,其中大部分是畢業後一般醫學的訓練醫師 (PGY)。
研究中的醫師每個月值六到九班,但嚴格遵守連續工時不超過 28 小時的規定。
結果顯示代表「嗜睡程度」的副交感神經功能指標 (HF),在值班後仍持續上升到值班後 2 天。而代表「體力」或「戰鬥力」的交感神經指標 (LF/HF) 則在值班的晚上微幅上升後,開始下降。
即使值班後補休,交感神經指標到了值班後第二天,仍然持續顯著降低。
醫師在值班連續工作的夜晚、值班後接連兩天的交感神經指標 (LF/HF) 變化,也呈現了經典的壓力三階段反應──警戒、堅持、衰竭。
經典的壓力三階段反應
匈牙利生理學家漢斯·薛利 (Hans Selye) 曾提出面對壓力時,生理機能的反應會分成三個階段:當面臨壓力的初期,交感神經與警覺性會升高進入「警戒期」(alarm);如果壓力源仍持續存在,則我們仍然會維持這些生理機能,這個階段則稱為「堅持期」(resistance);當堅持到臨界點之後,則會走向「衰竭期」(exhaustion)。這個壓力反應理論雖然非常清楚而經典,但數十年來卻幾乎沒有人類的壓力研究,顯示這三個階段各自精確的時間點;也少有量化的生理指標,客觀呈現在這三個時期的消長。
在本研究中,住院醫師在值班前後四天的交感神經變化,不僅有 HRV 客觀的監測指標,還能定量壓力並追蹤指標的變化;由此呈現人類面臨工作壓力時,交感神經的三階段警戒、堅持、衰竭反應。
由生理學觀點,連續 28小時值班仍然過長
在台灣第一份實習醫師的值班研究中2,研究對象為每個月的平均工時較長,而且值夜班後隔天仍然要工作到下午,連續工時 33.5 小時的實習醫師。該研究顯示,在值班夜晚時,醫師的交感神經功能就顯著下降,也就是「衰竭期」的最後階段。
而本研究限制連續工時 28 小時的住院醫師,在值班夜晚時,交感神經功能則仍處於「堅持期」,而直到值班後才開始下降進入「衰竭期」。
從工時規範的角度來說,PM off 的補休政策,可能延緩醫師生理機能的衰退。但是住院醫師即使在 PM off 之後,值班後第二天的工作中,交感神經仍繼續顯著降低,走向「
本研究的林煜軒醫師從 2007 年擔任實習醫師時,就開始以同學、學弟妹為研究對象收集相關資料,至今在國際期刊發表十篇本土實證研究。特別是用生理訊號分析「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的研究,量化自律神經功能在值班前後的改變,探討值班、工時的規範政策對醫師的身心影響。
參考資料
- Chien JW (錢建文), Chen CY (陳宗延), Lin SH(林聖軒), Lin SW(林詩紋), Lin YH(林煜軒). Cardiac Autonomic Modulation during on-Call Duty under Working Hours Restriction.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Feb 10;17(3).
- Lin YH (林煜軒), Kuo TB (郭博昭), Ho YC (何彥澄), Lin SH (林聖軒), Liu CY (劉嘉逸), Yang CC (楊靜修).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s on male medical interns during on-call duty. Stress. 2012 Jan;15(1):21-30.
The post 超長工時值夜班,補休後的身體機能會恢復嗎?從本土醫師輪班資料談起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