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會群體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非洲豬瘟,讓一切都變了」——深訪動植物防檢疫局局長杜文珍

$
0
0

科學傳播不只是科普,而是公民參與科學治理的關鍵。因此 PanSci 今年將主動採訪政府部門、民意代表、 NPO 、學研單位,了解他們如何看待科學傳播,也讓 PanSci 社群能與之對話。

繼第一站環保署之後,我們來到農委會動植物防檢疫局,專訪局長杜文珍。她在中興大學獸醫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後赴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進修獸醫博士,也曾任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是有著獸醫魂跟談判技能的科學人。

採訪團隊提早到了防檢局會議室,帶著笑容的杜局長隨後快步進來跟我們打招呼,彼此不握手,只鞠躬。才坐定互相寒暄,就感受到她語速飛快,但聲調起伏又像是位擅長說故事的高手,活力充沛但也透露出忙碌。

防檢局杜文珍局長接受採訪。攝影/劉志恒

以下文字整理自採訪內容,為呈現真實對話,僅為簡潔與流暢稍作調整。

COVID-19 疫情當下,防檢局最近在忙什麼?

大家重點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好像這病只跟人有關,但開設第一時間,我們就想可以幫忙哪些事情。例如:要是飼主驗出陽性被隔離,那他的貓狗怎麼辦?

第一次指揮中心開會時,我們提出:如果有人連回家機會都沒有,沒時間交代,家裡沒人照顧狗貓,我們就啟動救援機制,讓防治所或獸醫師幫忙到他家照顧寵物。

這是貴局的業務嗎?

當然不是,是獸醫師的本能吧。那時也有人覺得:「現在都在講人,你跟我講動物?」後來情況改變,香港那件事情發生,有人又質疑狗貓真的不會感染嗎?老實講,現在要說狗貓會傳染或感染的證據還很不足。我們召開專家會議,結論也是這樣,就開了記者會說明註一

我覺得溝通要讓大家聽得懂、知道怎麼做;所以在記者會上就講:「怎麼保護家人,就怎麼怎麼保護犬貓」。我們講毛小孩跟家人一樣,飼主要勤洗手、不要親密接觸,幫牠手腳擦乾淨。有些人習慣喜歡跟狗親親,狗不會被感染,但可能會沾到一些病毒。

疫情期間,局長建議對待毛小孩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避免親密接觸。Image by chiplanay from Pixabay

局長怎麼看待公部門的科學傳播?

對我來講,對不同群眾有不同溝通方式。專業我們有,但怎麼把專業講得讓希望傳達的對象注意到、讓受眾的行為可以改變?

科學要轉化到讓受眾可以接受,覺得一件事該做;甚至更積極思考「也許怎麼做更好」,願意 feedback ,就完美了。

科學人實事求是,知道什麼講什麼,但一件事情 10 分,因為身份,我只能講…… 6 分吧,後面還有 4 分未知或不確定,要稍微收一點。那 4 分,確實還不能講、還不成熟,但已經在準備。儘管如此還是要把能講的 6 分好好呈現,透過媒體幫忙,讓大家知道現在的狀況。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新冠肺炎

關於蝙蝠被當成 COVID-19 的源頭,你覺得?

新型冠狀病毒一開始核酸比對,跟一種蝙蝠身上的最接近,但其實各種動物都有冠狀病毒,因為中間那個核酸變化很大,中間宿主是誰還不知道。當初新聞或科學媒體說比對起來跟蝙蝠最接近,好多學校小朋友以前好愛蝙蝠,現在有的看到蝙輻會丟石頭,或把群聚蝙蝠屋弄毀。

其實過去三十年我們面對各種動物身上的冠狀病毒,有的感染呼吸道、有的感染消化道,症狀都不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人畜共通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其傳播機制,全世界都還沒有明確的資料。

防檢局局長杜文珍接受泛科學專訪。攝影 /劉志恒

人們因陌生的疾病而備感憂心,面對太多未知而行為激烈,該怎麼辦?

大家都很擔心疾病,還有秋行軍蟲、沙漠飛蝗等,我看來是正面的。大家現在開始除了關心人的健康以外,還會關注動植物的健康。這也是 WHO (世界衛生組織)、 OIE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FAO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推行的概念:一個地球,一個健康 (One Earth, One Health) 。人健康,來自於環境健康;環境健康,動植物也一定要健康。防檢局照顧動植物健康,把整個環境弄好,對人也好。

不只「病」得注意,防檢局更得處理「藥」。很多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或藥處理。秋行軍蟲聽起來很可怕,傳播很快,可是其實跟一般蛾類一樣有藥、能控制。但要如何有效控制?行為得改變。農民該在什麼時候施藥、用在哪些作物上面,只要做到就可阻止再傳播。

去年首次在台灣發現秋行軍蟲,農糧署本來評估會影響作物收成,後來發現沒影響太多。因為防檢局馬上反應,媒體也幫忙宣導,農民就能配合使用正確藥物。

這告訴我們什麼?

  • 第一:科學很重要!用哪些藥、什麼時候用,都是科學。但如何把訊息傳遞出去,讓農民真的去使用,也很重要。
  • 第二:科學不只科學家、研究人員在做。像是在做秋行軍蟲通報,有一組公民科學家幫很大的忙,他們叫做「慕光之城」,專門觀察蛾類。

當初有人說「防檢局都說秋行軍蟲是外來的,但搞不好台灣早就很多,不然怎麼可能一下子這裡發現,那裡也發現?」因為經費有限,當下手上確實沒有很多資料。所以很感謝公民科學家團體第一時間跳出來說:「我告訴你,這一定外來的!」「你怎麼那麼肯定?」「因為我們團隊過去在全台灣看了哪些哪些點,都沒看到這隻蟲。」

「慕光之城」公民科學家團隊累積了很多對於蛾類的觀察資料。圖/截自臺灣飛蛾資訊分享站

公民科學家進場幫助很大。不只秋行軍蟲,其實狂犬病防疫也是。像「路殺社」就幫很大的忙。我覺得防檢局做事的時候,全民力量才是最大的支撐。

你覺得台灣野味問題如何?法規需要更嚴格嗎?

這回到行為改變。人會根絕吃野味的慾望嗎?需求越來越少,但要根除沒那麼容易。相較於很多國家,還有「野生的比較好、比較補,有藥效」之類的想法,台灣已好很多。但要怎樣修訂法規,避免只是把檯面上掃到檯面下?例如有人可能辯說自己飼養的,不是野外抓的。

為降低野味風險修法不是不行,但訂一個好的法,也需要有執行者,執行方式更要衡酌整體社會狀況。像是,零安樂政策好不好?當然好。但有沒有那麼大的收容量?收容的時候,有足夠能量好好照顧這些犬貓嗎?這些其實都是要思考的重點。法規好,但要能做到才是最好。

不管非洲豬瘟、秋行軍蟲、或本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外界感覺政府反應很快速,為什麼?

我常跟同仁講:「政府改變,環境改變,我們做事方式跟態度也要變。」政府團隊整個作業情勢改變,其實是在防堵非洲豬瘟入侵那次。台灣沒發生非洲豬瘟,行政院就要依據〈災害防救法〉開設應變小組註二

其實一開始大家也想,非洲豬瘟有嚴重到,需要各中央部會全部啟動嗎?防疫、檢疫、農業,是農委會的事啊!怎麼會海巡、關務、所有人都進來?後來證明這件事情真的非同小可,一級開設啟動中央部會,建立非常好的跨部會合作模式

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時為了風險管理,連續把好幾個還沒發生疫情的國家納入手提行李百分百檢驗,臨時要調人力真的沒辦法。航警局說:「沒關係,我們先來做,等你們人補齊再接手。」當韓國也發生疫情,緊急被列入,移民署直接跟我們說:「我知道你們忙著要公告,韓文版文宣我們來做。」多感動!

團隊就是這樣形成。所以我相信這次新冠肺炎,大家啟動覺得理所當然。

當災害來臨時,政府部門間相互幫忙,共同分擔工作,大幅提升應變措施的執行效率。圖/ GIPHY

我在 OIE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分享的時候,每個人都問:「為什麼別的部門的人要來幫農委會?」其實這是一個行政團隊運作模式改變了,觀念改變了,大家都覺得這不只農委會,也是他們機關的事,覺得邊境守衛有責,大家一起做。

總統和行政院長更把非洲豬瘟看成國安層級的議題,沒豬肉吃影響有多大?第一線的養豬產業,後端的食品業、餐飲業、服務業,都會受到衝擊。

現在新冠肺炎當頭,很多人都羨慕台灣能集結「口罩國家隊」。我覺得因為有過往經驗,知道原來這樣做會讓整體更好。所以行政團隊改變、觀念改變,事情就不一樣。

有正面評價也必然有負面,你怎麼看待外界對防檢局的質疑,或是假訊息?

有建議是好事,表示民眾關心,我們會先釐清是否為假訊息,再進一步說明,讓民眾接收到正確的資訊。例如,我們最近收到一個訊息說我們實驗室隱瞞非洲豬瘟,更具體說出樣材來自哪個國家。我說這訊息絕對不正確,我們從學校、國家實驗室(家畜衛生試驗所),都沒收到這個樣材。如果有,也不可能隱瞞。而且這國家早被列入手提行李百分百檢驗範圍。釐清後,我們也我請他加入防檢局的粉專「防疫小尖兵」。

其實對於假訊息,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還有植物防疫檢疫法,都有罰則,查證機關是縣市政府。中國的非洲豬瘟在前年 8 月 3 號開始傳出,接著有人在 Facebook 說花蓮已經有非洲豬瘟。我們請花蓮防疫所到現場,證實是假訊息,最後對散播謠言的民眾開罰。

政府的專業、信用建立,不只一朝一夕,但毀壞信任度只要一時。信任建立真不容易,對公務人員來講,更是兢兢業業,每一步都要走的很小心。

有時透過經驗故事,也能讓民眾對政府改觀。我分享一個親身故事:口蹄疫發生的那天,我在家畜衛生試驗所實驗室,第一例的診斷工作我也參與其中。獸醫只在教科書上看過的惡性疾病,居然被我們碰到。

但還是要面對啊!當時豬農走投無路、損失慘重,但我們也只能請他們把豬隻留在豬場,避免擴大傳染。看著口蹄疫發生、看著血本無歸的業者,我們其實很難過,那種難過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

所以今年口蹄疫可以撲滅,對我而言別具意義。過去二十三年,不管產業團體、獸醫師、地方、中央,都很想清除掉口蹄疫。奮鬥過程有波折,需要科學依據支撐,也需要產業支持。

防範疫情,不僅是防檢局的職責,更需要各界人士的配合與支持。圖\wikipedia

去年拔針,今年二月 OIE 通知我們文件審查 OK ,如果這六十天評論期,各國都沒意見,那今年五月台灣就可以正式宣告為口蹄疫非疫區。

對政府的信任感怎麼來?我認為要想到所有的利害關係者,取得最大共識。如果有人暫時達不到、無法符合要求,我們也要準備其他配套做法,創造共贏局面。

防檢局的 FB 很活潑。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與民眾溝通方式?

我希望民眾都可以知道正確資訊,所以針對上網族群,我們會做短小輕薄又吸睛的圖卡,來獲得注意。我非常感謝我們小編,人能講的、動物能講的、連我們可愛檢疫犬能講的,他們都想辦法利用。

老實說,也遇過有些宣導內容,我們認為很好,丟出去效果卻普通,也只好繼續 Try and Error 。除了網路社群外,我們也有比較傳統形態的宣傳管道。以農藥宣傳來講,很多農民不會、不習慣使用網路,我們就會請產銷班協助宣導。

水果外銷近來成為政治人物宣揚政績重點。為了讓農產品「貨出得去」,防檢疫局做了哪些事?

防檢局是 SPS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食品衛生檢驗及動植物檢疫措施) 窗口,所以會先知道其他國家在制定哪些技術性的規範。

關於外銷,不只有條件談得好不好,也攸關農委會內部能否通力合作?產業是否跟著升級?例如科技處出資做研究,把進出口條件設定好;防檢局依照條件跟對方談判;農糧署則確保貨品品質優良。供果、產銷、包裝、冷鏈都要顧好,才能維持台灣品牌的名聲。

國際談判人才怎麼來?

國家有 OTN 經貿談判辦公室,會從國家觀點幫各部會,而 SPS 是在防檢局裡。我從承辦人做起,在談判桌上從後面坐到前面,可以看到談判人在不同場合如何應對困難、尖銳、需要外交手腕的問題。

談判壓力大嗎?

壓力很大。幸運的是,我們的團隊分工很不錯,各個同仁都能發會自己的專業和特色,讓談判順利進行,爭取到好結果。例如:有個同仁很沉穩,能耐心逐字看法規,如果最後要簽署文件,我一定會請她重複確認。也有同仁超會交際,可以幫忙爭取時間,她既不能洩漏底線,也要讓對方覺得我們很認真。還有同仁與對方關係很好,好到可以先瞭解對方的想法,讓我們在談判過程中,比較有把握。

其實每一個貿易國都覺得台灣是個好市場,也是值得重視、信賴的貿易夥伴。

關於進出口談判,我分享一個例子。外國想進口豬肉到台灣,對國內產業會有衝擊;有衝擊,代表競爭不只在國內,代表我們的產業可以更精進、更上層樓。我認為,這也是加入 WTO 的承諾和期許。我們希望更好的產品到國內來,也希望藉著 WTO 機制把好產品送到國外去。

接下來,防檢局有哪些新的措施?

防檢局業務很龐大,舉凡動植物藥品、檢疫、防疫、肉品等,都是我們的守備範圍,所以整合防疫前端跟後端的資料,非常重要。我們目前只以點的方式來呈現。

舉例來說,禽流感資料有一套趨勢圖,現在只能做比較,但我一直想能不能有預測圖?應用在動物飼養這塊,如何跟疾病防疫結合?例如:寒流來,但禽流感一定會增加嗎?我們希望能從大數據來看,有沒有特定點、熱區的養殖業,是可以集中火力處理的,讓大家及早準備。就像農業生產端現在就可以預測,賣多少種苗,預估三個月後會有多少高麗菜,便能發預警告訴農夫別搶種。

最後,局長覺得近期還有哪些動植物防疫議題也值得注意?

要注意的太多了,同事常常覺得我焦慮,總跟他們說「這個要小心、那個要準備」。後來每個都準備,沒發生也很好。但有時候還好他們事先準備了,例如 3 月 16 日我們就有新措施。

因為肺炎,很多人臨時回國,若要帶犬貓回來,照規定得 20 天前申請,現在為了因應肺炎疫情,我們緊急宣布:不再要求 20 天前申請。防檢局同仁也非常謹慎在應對,才能在半天內就把事情搞定,包括公告、網路宣傳,還有跟邊境的分局談好,遇到申請該怎麼處理等。

很多事情還沒到台灣,但我們也會超前佈署,以沙漠飛蝗為例,雖然到台灣的機率不高,但是沒人敢講一定不會來。所以,我們必須做到滿分的準備。例如:先找氣象局要資料,判斷會不會有特別狀況;也得先盤點藥品,不能等真的來襲了,才問怎麼辦。

面對防疫議題,防檢局局長杜文珍帶領同仁們,始終抱持著未雨綢繆、隨時警覺的心態,預先規畫應變措施,將能做的做到最好。攝影/劉志恒

聊了一個多小時,雖然坐在會議室另一端的幕僚頻頻提醒局長還有下一個行程,局長還是有問必答,維持著本就很快的語速。

以整個政府來看,防檢局不是特別大的單位,平常一般人也不會注意,但卻在非洲豬瘟、秋行軍蟲、農產外銷、以及這次 COVID-19 疫情中扛起了關鍵角色,在接連不斷的事件中用自己的方式實踐科學傳播,局長分享的第一手經驗也令我印象深刻。接下來我還會繼續拜訪其他單位,了解他們怎麼傳播科學,也歡迎你建議採訪的對象喔!

註解

  • 註一:近期出現新聞報導比利時的寵物貓香港的寵物狗疑似受感染的案例,但相關的科學證據目前仍未經過完整檢視與發表。
  • 註二:災害防救法 第13條 重大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首長應視災害之規模、性質、災情、影響層面及緊急應變措施等狀況,決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及其分級,應於成立後,立即報告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並由召集人指定指揮官。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後,得視災情研判情況或聯繫需要,通知直轄市、縣(市)政府立即成立地方災害應變中心。

The post 「非洲豬瘟,讓一切都變了」——深訪動植物防檢疫局局長杜文珍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