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會群體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頭下腳上種植的「倒頭榕」為何還能生長呢?關於榕樹和它的民俗傳說

$
0
0
  • 作者/ 青悠
    大學與研究所時候園藝與奇幻雙修,畢業後轉了個彎成為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在妖怪中打滾的同時偶爾充當真人植物圖鑑。《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和《尋妖誌》的共同作者。

之前曾經介紹過茄苳樹,講到茄苳樹常被當作神明崇拜,民間也流傳著許多與之相關的傳奇故事。但講到被崇拜的大樹,可不能不提榕樹。

榕樹應該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樹種吧!其實,榕樹所屬的榕屬(Ficus)是個大家族,我們口中說的「榕樹」,指的是「正榕(Ficus microcarpa)」,葉片橢圓革質,看起來濃綠又油亮,花是特別的隱頭花序,藏在外觀像是無花果一樣的花托裡頭,授粉得要依賴一種叫做「榕果小蜂」的昆蟲來幫忙,在果實成熟的時候,經常吸引鳥群來啄食。

而榕樹最醒目的特徵,要屬那些像鬍鬚一樣的氣生根了。氣生根會從樹幹長出,協助榕樹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作用。榕樹的氣生根多而密,若是長長了紮進土中,可能會硬化形成支持根,不僅能支撐枝幹,也使得樹冠得以向外擴張,常常一株榕樹就能拓展成一大片,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澎湖的通梁古榕了。

澎湖的通梁古榕位於保安宮,雖然圖中看起來像數株榕樹組成,但事實上這些都是氣根。圖/wikimedia

榕樹生命力強,在臺灣是四處可見的原生樹種,也是常見的行道樹、庭園木。而由於榕樹的木材並不適合做家具、當柴薪,因此多能逃過受砍伐的命運,長成高齡老樹──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反而容易被人當作樹神來崇拜。

總說聚陰,卻是民俗中的驅邪好物

儘管許多榕樹王公受人敬愛,老一輩的人卻也常說榕樹容易聚陰。榕樹的枝葉茂密,白日的時候遮擋陽光,人在下頭乘涼很是消暑,但夜晚的時候卻加倍地陰暗,樹蔭下顯得鬼氣森森了起來。許多人應該都曾被告誡不要太接近榕樹,或是家裡的院子及周遭不要種植榕樹,否則好兄弟在附近聚集往來,總是不太安心。

不過,榕樹是一般人十分熟悉的民俗植物,在臺灣的許多習俗中,榕樹葉倒發揮著除穢的功用。譬如每逢端午節,許多家庭會在門口掛上一束枝葉,裡頭除了艾草葉、菖蒲葉之外,通常還會有榕樹枝。據說這些植物有驅蟲、避邪、除不淨的效果,端午懸掛可以擋煞保平安。此外,也常聽人說在去探病、掃墓,或參加喪禮前,摘三或七片榕樹葉放在身上,待行程結束後,在回程的路上把榕樹葉丟棄,如此便能將聚集其上的不潔之氣也帶走,而不會帶回家裡。

榕葉避邪也能避邪。圖/wikimedia

然而相較於樹王公、榕葉避邪這類民俗小知識,比較少人知道的是,臺灣少數地方還植有特殊的榕樹「倒頭榕」──而這「倒頭榕」,更使得榕樹染上了不少神秘、奇詭的色彩。什麼是「倒頭榕」呢?

「倒頭榕」又叫「倒栽榕」,指的是種植時,將原本該「頭上腳下」的枝條給倒過來插進土裡,以「頭下腳上」之姿所長成的榕樹。

這樣的樹究竟隱含什麼民俗意義,有多種不同的解釋:有一說,倒頭榕生長較緩慢,枝條生長的方向也較為平展,能形成較寬闊的樹冠,因此有庇蔭鄉里,守護村莊的象徵意涵;但又有一說,倒頭榕以奇特的方式栽種,其實是要敗地理,破壞該地的風水;還有一說是,地藏廟前種植屬於「陰樹」的倒頭榕,是為了要呼應廟中神明是管理陰界的地藏王菩薩。

據民間說法,栽植「倒頭榕」是違逆乾坤道理的不自然之舉,種樹者會遭受折壽的厄運懲罰,因此種植時,都是包紅包給無家累的羅漢腳,重金請他們來幫忙……。這說法聽來實在有些可怕——難道種植倒頭榕真的是這麼大逆不道的事嗎?其實這倒也未必。

鹿港地藏王廟的老榕樹就是用倒插的方式種的,但目前主要是仰賴氣根維生。

生根茁壯的奧秘

讓我們仔細來看看吧!從倒頭榕故事中提到「將枝條插進土裡」的說法,可以知道倒頭榕是以「扦插」這個方法繁殖出來的植株。

所謂扦插,指的是截取一小段植物的部位,插進土壤或介質中,保持濕度,使其發根,而後成長成獨立植株的繁殖方法。

大多數時候是取莖段來扦插,但其實視植物種類而定,有時根或葉片也可以當作扦插的材料,是一種操作簡單,成功率也很高的繁殖方法。

圖/Hydrob@wikipedia

如果對扦插法略知一二,可能會被倒頭榕「頭下腳上倒插」的做法給搞迷糊——要知道,扦插時截下來的枝段稱作「插穗」,而插穗入土的方向非常重要,因為插穗中靠近根基部的「近基端」較容易長根,遠離根基部、靠近頂端的地方則容易抽梢長葉,這種現象稱作「極性」,和植物激素的分配與運輸方向有關。若是搞混了方向,在土裡的一端遲遲不發根;在空氣中的一端則難以抽梢,吸收水分困難的情況下,常常插穗就這樣乾枯而死了。像倒頭榕這樣的插法,按常理想,通常是很難成功才對。

──不過,倒頭榕存活下來仍是可能的。如果在扦插倒頭榕時,插穗的營養狀況良好,空氣中的水氣又充足,那麼露在空氣中的近基端便有可能發根(事實上,不只榕樹,其他種類的植物也可能發生同樣的情形)。新根受到向地性的牽引向下伸長,最終可能還是能順利長到土壤之中,開始為插穗吸收水養分。一旦水養分的供給無礙,新梢和新葉很快地便能長出,雖然因為方向不對,多半會和故事中所提到的一樣「生長緩慢」,但終歸是能慢慢地開枝散葉,努力生長了。

總之,仔細檢視扦插過程中插穗發根的過程,倒頭榕的生長還是能以自然科學解釋,說違逆天理,也許是過於誇張了點,希望老天有德,別為這種小事折人壽命啊。而換種角度來想,儘管遭遇過逆境,發根後的倒頭榕仍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開展枝葉,生長茁壯,最後長成蓊鬱茂盛的樹木,說起來,倒頭榕其實算是極具勵志意義的有福之樹呢!

The post 頭下腳上種植的「倒頭榕」為何還能生長呢?關於榕樹和它的民俗傳說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