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會群體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釣到三隻「油錐」加贈水鬼一枚?漁釣界流傳的油錐傳說

$
0
0
  • 林祉均|臺地方異聞工作室的成員,從小生長在新竹臨海的四代同堂家庭,對傳統習俗與鄉野奇談很感興趣,畢業於指南山下的中文系。

筆者在去年(2017)夏天的時候,在泛科學發表了《「拖人下水的是什麼?」文獻中的水鬼傳說,自此對「水鬼」這個關鍵字就很感興趣;同年十二月看到電視新聞報導一種叫做「油錐」的魚,如果釣客連續釣了三條將會將水鬼釣回家、帶來厄運;在本文中討論有關油錐的傳說,與此傳說可能形成的原因。

上鉤的會是水鬼還是大魚呢。圖/rheins@wikimedia

油錐傳說的流傳與分布

關於油錐,流傳最廣的傳說是這樣的。

有一人租了艇出海釣魚,先釣到一條「油錐」,那個艇家神情有異,之後很快又再上鉤一條,艇家馬上說,保證他一下釣就可以再釣一條,果然,話還沒說完又中,但那個艇家二話不說就斬斷魚絲放走那條魚,然後開艇離開。走的時候艇家說出原因,如果不斬斷魚絲放走那條「油錐」,水鬼就會跟著上來。

還有一個在釣友間流傳出名的油錐故事。

有人釣了兩條油錐上來,放入水桶中,見到桶裡面的水有髮絲,不以為意再繼續釣,結果釣了三條油錐之後回家,當晚很不舒服患了急病三日後就死了,那時他家人回家整理他的東西,發覺他裝有魚穫的水桶沒有魚,只有一桶水和一堆頭髮,這位朋友說,很多時候釣到油錐放入水桶時,都會發現有頭髮絲。

第一則傳說是關於油錐不可釣超過三條,否則水鬼會跟著來,第二則是釣了三條油錐後回家發現桶裡只剩髮絲,患上急病三日後死亡。

via giphy

這兩則關於油錐的傳說是在 2008 年出現在香港的討論區,後來關於油錐的這些文字也出現在臺灣的釣魚資訊論壇,有一位中國的網友在新浪博客連載四篇他釣油錐的文章,特地準備放了許久、味道濃郁的腐肉做為釣餌,兩三次到油錐出沒熱點,每一次釣了兩隻就停手,一開始可能是因為好奇油錐傳說而去嘗試,後來忌憚於釣三條會釣上水鬼的禁忌而只釣了兩條。

最近一次提起油錐傳說是在 2017 年 12 月臺灣電視新聞的報導,在報導中採訪了資深釣客,釣客特別提到油錐的牙齒銳利,釣起時要小心頭部,馬來西亞的媒體也在網路上轉了臺灣媒體在 12 月份做的電視報導。

從最早 2008 年網路論壇開始流傳到 2017 年 12 月電視媒體做了報導,油錐勿過三的傳說流傳了將近十年,不只在臺灣,其他國家與地區都能看見,而對於油錐傳說的看法,有人在討論區下留言釣了四隻也沒怎樣,認為哪裡都有可能死過人,魚可能以腐屍為食,認為油錐傳說是編造的,也有人說海洋專家對於油錐傳說有澄清要大家放心,但並沒有詳細寫出澄清的內容,筆者也尚未找到海洋專家對油錐傳說的討論,不過以流傳的時間與地點來看,釣客們仍是對油錐有所想像的。

油錐傳說的源頭無從考據,但關於這則眾說紛紜的禁忌,其實從油錐本身是有跡可循的。

油錐的生物特性

油錐,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裸胸鱔屬爪哇裸胸鯙,學名是 Gymnothorax javanicus ,身體長呈現圓柱狀,尾部較扁,頭上半部有許多碎黑斑點。

  • 編按:目前根據《臺灣魚類資料庫》,可以找到油錐為爪哇裸胸鱔(Gymnothorax javanicus)的中文俗名之一,唯實際釣客稱呼「油錐」可能泛指生活在相近環境、與爪哇裸胸鱔形似的魚種,實際指涉的物種範圍尚待更多資訊以補完,特此說明。

圖/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3-5)

在臺灣魚類資料庫的紀錄中,俗名除了油錐以外,也稱牠為錢鰻、薯鰻,在臺灣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與離島都能看見,在《澎湖海釣手冊》的記錄中,澎湖查母嶼海域釣場、西吉海域釣場都能看見,在臺灣沿海多有油錐的蹤跡,算是海釣常見的魚類。

釣客會用秋刀魚片、炸彈魚片與小卷做為釣餌釣油錐。由於油錐的身體黏滑,牙齒尖銳,在上鉤時,要小心油錐的頭部,多會以毛巾或棉紗手套按壓頭部,再使用尖嘴鉗脫鉤

油錐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阿曼東到琉球、中國與臺灣,這能解釋為什麼香港、中國與馬來西亞網路討論區,也會出現油錐的傳說。

油錐棲息在珊瑚岩礁的洞穴和縫隙中,以魚類為食,也有一說會是以腐肉、死屍為食,油錐體型最長能到 80 公分,牙齒銳利,在海裡覓食魚類與腐屍都是有可能的,一般民間習俗認為葬身在水域的人,死後成為水鬼在原水域抓交替;而釣起三條油錐,代表水面下可能有許多腐屍。油錐因覓食而聚集,吃進的腐屍,人又把油錐釣起食用,也把水鬼也一起釣起;可能就是因為食用腐屍這點,才有了釣油錐會釣起水鬼這樣的傳聞。

帶來厄運的,是三隻油錐還是雪卡毒素?

而三條這個數字的說法,除了是因為三代表多數,也有可能是因為食用過多油錐,有更大的機會攝取到可能累積在魚體的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微藻類的海底原生生物所分泌的神經性毒素。會依附在珊瑚礁和海藻上的海洋微生物,因食物鏈級數而累積,魚體越大累積越多,在烹飪時無法去除,如果吃進含有雪卡毒素的海魚,數小時後會出現腸胃、神經系統或心臟的不適,病徵主要是嘔吐、腹瀉、四肢與口角痲痹,冷熱感覺顛倒與關節肌肉疼痛。

棲息在珊瑚礁和海藻上的魚類可能因為食物鏈級數而累積雪卡毒素。圖/27707@pixabay

油錐的主要棲息環境之一是珊瑚礁,很有機會吃到含有雪卡毒素的微生物、或藉由食物鏈累積雪卡毒素。第二則傳說釣起三隻油錐患上急病,即有可能是因為食用大量油錐,而引起的毒素中毒。可能因此才會有傳說警告釣客,油錐不可釣超過三條。

瞭解傳說背後的情報,釣魚更安心

雖然油錐的傳說聽來離奇,可信度有待考證;但各種傳說追根究柢,自有其發生的原因,可能與油錐物種本身的特性有關、也有可能是釣客經歷過後寫成傳說流傳到現在;傳說的背後重點在於警告釣客,油錐可能另含的意想不到的風險。《釣魚人養成書》也寫到:釣魚情報內含各種陷阱,要多收集加以比對和驗證。油錐傳說也是釣魚情報之一,情報後隱含的訊息,也值得釣客和漁民們思考與判斷。

瞭解禁忌與習俗,加上科技的輔助,能更平安順利的釣魚與捕魚,做出更萬全的準備。

參考資料:

The post 釣到三隻「油錐」加贈水鬼一枚?漁釣界流傳的油錐傳說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