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會群體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現代女性養成的界線與迷思有哪些?──《一次讀懂哲學經典》

$
0
0

在《一次讀懂哲學經典》這本書中,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想要透過五十本哲學經典,帶領讀者認識哲學世界中啟發不同世代人們的各種觀點和思想。本文中我們轉載了關於膾炙人口的女性主義《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的段落。

女人是如何「成為」女人?

第二卷中寫著波娃的名言:「我們並非生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童年時期,性別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差異性始於男孩,他們被灌輸身為男性的優越感,以及準備踏上英雄之路時會遇到的困難。大人們灌輸男孩,身為男性有多值得驕傲,女孩身為女性卻沒有受到同等待遇,從小開始塑造性別差異:男孩就像玩遊戲,女孩就是一連串丟臉、不方便的過程。即使女孩沒有「陰莖嫉妒」(penis envy)1,性別特徵仍然顯而易見地幫助男孩辨清身分,進而自我轉變,而女孩卻是透過洋娃娃來自我轉變。

波娃說,真的沒有「母性天生」這回事,而是女孩玩洋娃娃時,知道如何照顧小孩,這個責任才落在母親身上,「因此,她牢牢記住了她的職責何在」。

隨著她日漸成熟,女孩發現身為母親沒有特權,男性依舊掌握著世界,這個啟示使她了解父親有著「神祕的威望」。當性別意識崛起,男孩變得好鬥、貪婪,反之女孩通常只能「等待」(她只能等待男人)。從遠古時代,女性期盼男性帶來滿足及幫助她們停止等待,所以開始學習如何取悅男性,即使放棄自己的權力與獨立也在所不惜。

「等待」是女生的唯一選擇嗎?圖/Pixabay

波娃說,女性的角色是由她的處境而塑造,女性不在社會上獨立生存,而是成為男性掌管並定義的一個族群,任何由男性創立的俱樂部或社會組織都被賦予男性宇宙觀的框架。波娃指出:「許多女性被指責的過錯,包括平庸、怠惰、輕浮、奴性,都只是傳達了他們的眼界有多封閉。」

女神豐乳肥臀、九頭身材?關於女性的迷思

女性鮮少將自己當作主角,也沒有很多像希臘神話中海克力斯或普羅米修斯的女性神話,女性的神話角色總是配角,而她們夢想著男人們的夢想。男性創造很多女性的迷思,所有迷思都不斷地製造女性是次要的印象,否認他們也是從女性子宮裡出生的事實,也否認男性難逃死亡的命運,而出生必定會迎接死亡到來,女性起而譴責男性過於張狂。

女性若使男性著迷,可能被視為女巫或妖魔,男性都對女性又懼又愛,他們喜歡只屬於他們的女人,同時又畏懼身為「他者」的女人,他希望讓這個「他者」變成自己的。跟男性一樣,女性生來具備精神及心智,但「她屬於自然,以仲裁者的方式出現,在個體和宇宙中斡旋。」基督教淨化了女性,賦予女性美麗、溫暖、親切及有憐憫心又溫柔的角色,她不再具體,神祕的形象更深植人心。女性是男性的繆思女神,也是評斷事業價值的裁判,她是必須贏得的獎項,也是包裹所有夢想的夢想。往好的一面來說,女性總是可以激勵男性超越自己的極限。

古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是美麗與愛的象徵。圖/Pixabay

總評

波娃會如何看待今日的性別問題?尤其在越來越富裕及自由的世代,許多女性認為《第二性》已經過時了,因為平等已然落實,或者說,至少平等差距是可以靠溝通得來,女性的未來和男性的未來一樣可期。但是,很多國家仍然有厭惡女性、性別歧視的內容被列入法律,同時也表現在國家風俗之中,波娃的書仍然有潛在的力量,能揭露許多男性的真正動機。

這部書被批評談論太多軼聞和循環論證,並不是一部「適當」的哲學著作,但可將其視為一種右腦型、追求系統化的男性哲學家對作者的性別攻擊。確實,波娃經常被忽視她是一位哲學家,因為多數男性企圖證實她的觀點,但最終只能寫下學科史,這並不意外,因為他們總是先關注男性的貢獻。

許多波娃的主張都被科學趕上,事實上我們的性別欄並不是空白的,我們生來就有男性或女性的行為傾向,但不是事實的全貌,我們只能透過了解生物上的差異,以降低對女性的限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和大腦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抵抗生物注定的命運。

人體生理還有許多秘密,值得我們去探索和了解。圖/Pixabay

如果你身為女性,閱讀這部書能幫助你了解近六十年來女性的進程;如果你身為男性,就越能了解,即使到了今日,女性所處的世界仍與男性有著些微的差距。


關於哲學家西蒙.波娃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圖/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波娃一九〇八年出生於巴黎,她的父親是一名法律祕書,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將波娃送到頗負盛名的修道院學校讀書。童年時波娃非常虔誠,並考慮成為一名修女,但十四歲開始她變成無神論者。

波娃在索邦學習哲學,以研究萊布尼茲作為畢業論文,在全國會考中得到僅次於沙特的好成績,也是史上最年輕通過會考的人。而她與沙特的關係促成第一本小說,一九四三年《女客》(She Came to Stay)的誕生。

波娃在魯昂的高乃伊中學教授哲學,她的摯友女性主義者柯麗特.歐翠(Colette Audry)也在同一所學校教書。一九四七年波娃受法國政府安排前往美國,為當地的大學演講當代法國文學,同年寫下另一本重要著作《述模稜兩可的道德》(The Ethics of Ambiguity)。波娃遊歷許多國家,寫下的旅行日記,包括中國、義大利、美國這些她多次造訪的國家。

波娃住在沙特巴黎住家不遠處,沙特去世後她寫了《再見沙特》一書,回顧與沙特最後幾年的時光。波娃一直持續在寫作及參與社會活動,直到一九八六年逝世。

註解:

  1. 心理學裡性心理發展期的假定,女孩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男孩的生理條件感到嫉妒,而渴望成為男性的性別困擾。編按:penis envy 亦翻譯為「陽具欽羨」。

——本文摘自《一次讀懂哲學經典》,2019 年 6 月,時報出版

 

 

The post 現代女性養成的界線與迷思有哪些?──《一次讀懂哲學經典》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