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長安 臺大中文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參與出版《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說妖》桌遊、小說,《臺灣妖怪學就醬》。
有一本書,讓韓國人氣女團成員因為讀了它,而被男粉絲燒照片、剪照片。
這一本書,讓主演改編電影的人氣女演員,被網友攻擊說「這是你最後一部作品」。它不是什麼恐怖的禁書,它是《82 年生的金智英》。
這本書引起韓國社會的高度爭議,還讓人以為內容有多煽動。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82 年生的金智英》裡的故事極其平凡,它講述一位出生於 1982 年、名為「金智英」的女性,從小到大平凡的一生。金智英是韓國女性的菜市場名,隨處可見,相當於臺灣版的「雅婷」,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遇到至少一個。而金智英的人生,也跟她的名字一樣:典型、隨處可見,平凡無奇。
一般來說,作為小說角色,金智英應該要有一點「異於常人」的地方,但是金智英完全沒有。金智英和每個女性一樣,上學、畢業、進入職場、結婚生子。
既然如此平凡無奇,有什麼好引起爭議的?
平凡卻不順遂的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新的困境
小說中金智英的一生雖然平凡,卻不太順遂。
金智英孩童時,因為偷吃弟弟的奶粉被奶奶打。到高中時,回家路上被男學生跟蹤。她好不容易得到路見不平女子的幫助,脫困之後請爸爸開車來接,卻被爸爸斥責裙子穿太短。
金智英進入職場後,被迫和工作對象應酬。不僅被要求坐到男性部長的旁邊,還被灌了酒、聽到一些不堪的黃色笑話。金智英結婚後,不斷被長輩關心「為什麼還不生小孩」,就算和丈夫抱怨,丈夫也只說「趕快生一個吧。」
好不容易懷上了孕,長輩一發現金智英懷的是女生,又說「下一胎再生個男孩就好」。金智英辭職帶小孩,終於可以抽空喝杯咖啡,卻被路過的男性職員,說她是用老公錢享福的「媽蟲」(韓國用語,諷刺有小孩卻整天無所事事的母親)。
金智英的經驗十分典型:幾乎每個女兒都會不小心發現哥哥或弟弟吃得比她們好;幾乎每個女性受害者都會被責備「被性騷擾是你的錯」;幾乎每個女職員都會遭遇職場性騷擾;幾乎每個家庭主婦都會被認為不事生產、無所事事。金智英的經驗,一點也不特別。
甚至作者趙南柱十分重視金智英經驗的普遍性,不時會在行文中加入研究數據。例如金智英遇上求職困難時,小說提到女性求職錄取率只有二成五。當金智英發現自己薪資低於男同事時,小說提到韓國女性薪資往往只有男性的六成。金智英辭職生子時,小說也談到韓國有五分之一的已婚女性因為生育辭去工作。或許是作者預想到會有人質疑金智英人生的代表性,因此不斷提出統計數據來佐證。
既然金智英的經驗這麼普遍,那《82 年生的金智英》的特殊之處又在哪呢?
「不是你的錯,而是社會的錯」:從女性經驗到性別意識
《82 年生的金智英》呈現的是普遍的女性經驗,但是加入了一樣特殊的東西:性別意識。
女性的「性別意識」指的是:「女性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來自於性別,希望透過集體行動改善。」
雖然所有女性都具有女性經驗,但卻不一定具有「性別意識」。儘管金智英遭遇到的困境,完全是因為性別,但這是因為小說把這些事件排列在一起,讀者才能看得如此清楚。
平常,相似的事件在人生陸陸續續出現時,它們可能會被歸類為其他原因:被跟蹤是因為到很遠的補習班補習、跟陌生人說話;求職受挫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辭職帶小孩是因為丈夫的薪水比較高⋯⋯所以雖然處處受阻,許多女性卻沒有意識到,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你是女生」而已。
在無法意識到問題出在群體時,往往只能以為是「個人因素」造成的。甚至有許多女性,終其一生,儘管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困境,卻沒有意識到這都是性別所導致的,更沒有興起「要透過集體行動改善處境」的念頭。
但是《82 年生的金智英》明確點出性別的作用。它先描述經歷,再用一兩句話,點出共同經驗隱含的性別歧視,讓女性從負罪感中解脫。例如講到金智英的媽媽被迫拿掉未出世的女兒時,小說評論了這種不合理性:「雖然這一切都不是母親的選擇,卻得由母親全權負責。」
《82 年生的金智英》大聲地說:你之所以在這些地方受挫,就因為你是女生。因此,不是你的錯,而是社會的錯。
「是因為我?還是因為我的性別?」那些阻礙性別意識形成的話術
然而,就連要說出「你之所以在這些地方受挫,就因為你是女生」這句話,都十分困難。儘管事實如此,但是社會上總是存在著一些話術,阻礙女性產生性別意識。
這種話術,假裝困境的形成「不是因為性別,而是因為其他因素」。小說裡一併揭露這種話術:金智英家中,金智英與姐姐都會做家事,只有弟弟不會做。媽媽袒護弟弟說「他還小嘛」、「他是老么嘛」,卻被金智英的姐姐大聲反駁:「我看是因為兒子的關係吧!」使媽媽啞口無言。
金智英受到和弟弟不同的差別待遇,真正的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性別。但是長輩們可能會包裝成「弟弟比較調皮」或者是「你是姊姊,弟弟比較小,要讓著他」之類的話術,強迫女兒們接受這種不公平待遇。這種話術很常見,它時常阻礙性別意識的建立,讓女生們相信,差別是源於個體差異,跟性別沒什麼關係。
在台灣,也有這樣一群金智英們
金智英出生於 1982 年,在台灣,就是七年級前段班。
《82 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銷量突破百萬,在台灣也賣到了三十刷的好成績。這說明了儘管南韓與台灣國情不同,在女性處境上,仍有不少相似之處。事實上,作為八年級的台灣孩子,我讀到《82 年生的金智英》十分訝異,裡頭的情境和台灣如此接近。
比如說吃東西的問題好了,台灣也有這種食物上的性別不平等。畢恆達研究女性性別意識的形成,其中一個受訪者就提到,因為家裡有兩個弟弟,雞腿理所當然地就給他們吃,作為女兒的她就吃雞翅。七年級前段班作家李屏瑤也有過同樣經驗,她在散文集《台北家族,違章女生》裡,提到弟弟的便當總是特別豪華:
「然後我發現在眾多雞肉便當中,只有表弟的主菜是雞腿。後來我多次溜進廚房偷看便當們。即使不是雞腿,也總是最大的排骨,最多肉的,最豐盛的。」
這使她成為努力爭取「吃的選擇權」的奇怪小孩。畢竟對於女生而言,「可以選擇自己想吃什麼」是一種奢侈、是要透過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82 年生的金智英》有什麼好引起爭議的?
如果當社會上有一半的人,始終處在壓迫之中,卻渾然未覺。如今,她們卻有了察覺的方式,甚至因此有了付諸行動的契機,那麼另一半的人,會不會感到害怕呢?
台灣的狀況與南韓不同,南韓的性別處境嚴峻,女性主義者必須要隱姓埋名才能進行運動,否則很容易受到攻擊。
但是在台灣,依然存在性別歧視。有人指責女性「拿了父權紅利」(實際上是誤用了「父權紅利」一詞),是社會的受益者、有人堅持女性的困境並不是性別造成的。但是同時,女性駕駛會被嘲笑為「三寶」,女性被諷刺說「不用負擔經濟壓力」。這一切,不都說明性別因素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嗎?
而且詭異的是,性別明明確實造成了差異,但是人們卻傾向認為「這種差異並不存在」。因此主張「差異存在啊!」的《82 年生的金智英》,才會被視為毒蛇猛獸——如果這本書又毒又猛,那也是因為性別歧視本身,早已經毒害了人們的生活。
參考資料:
- 畢恆達:〈女性性別意識形成歷程〉,《通識教育季刊》11卷1&2期 (2004.06),P117 – 146。
- 【李屏瑤專欄|台北家族,違章女生】01:排骨或雞腿便當的問題,不只是愛不愛吃的問題
- 周芷萱:〈厭女、傳統與東亞社會:讀《82年生的金智英》〉
The post 《82年生的金智英》隨處可見,正如源自性別的困境平凡無奇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