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臉書決定動態牆內容,還是我們自己?--《科學月刊》
作者/鄭宇君(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研究興趣:社交媒體研究、科學傳播、風險與危機傳播、科技文化研究) 究竟是個人的交友選擇或是臉書的演算法,造成臉書用戶看到同質化內容的影響較大呢?...
View Article[教育專輯] 追求十年,但是可能從來未曾相見?給當年青梅竹馬的一篇追憶
文/謝宇程 科學是許多人年少時代心中的青梅竹馬。而青梅竹馬的意義,總是在於無可迴避的分離。有人可以徹底忘記,有人則會終身追憶。而我,至今還在思考這個謎:我究竟是否曾經和真正的她相遇? 科學,和我們這一代眼前出現的時候,是這麼美麗 —...
View Article好情緒和壞情緒?——腦筋急轉彎:用心理學說故事與知識(2)情緒篇
文 / 台大月光心理社(代表:沈伯郡、鄭澈) 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是最近當紅的皮克斯動畫片:除了劇情有趣、呈現方式新穎外,當中呈現了很多心理學的概念,讓身為心理所學生的我們覺得深深感動,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衝動想要將看到的知識跟大家分享。本文將會介紹腦筋急轉彎這部電影與心理學有密切關聯的部分,讓大家在享受電影之餘也可以學到些知識。...
View Article【教育專輯】 追求十年,但是可能從來未曾相見?給當年青梅竹馬的一篇追憶
文/謝宇程 科學是許多人年少時代心中的青梅竹馬。而青梅竹馬的意義,總是在於無可迴避的分離。有人可以徹底忘記,有人則會終身追憶。而我,至今還在思考這個謎:我究竟是否曾經和真正的她相遇?...
View Article你不夠善良——科學衝擊哲學?惹火的道德心理學(下)
【請先閱讀上篇:你不夠善良——科學衝擊哲學?惹火的道德心理學(上)】 別迷信自己永遠正義 然而更大的問題也來了,假如出現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族群競爭呢?每個族群都有自成一系的道德信念,不管是來自原始宗教或是道德信條,這些信念難以促成族群層面之間的合作,並且深信己方是正義的,對方是邪惡的。(或:我信的是真神,你信的是假神。) source:Morgan4uall...
View Article猿猴用的Apps(Apps for Apes)——《人類時代》
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在多倫多動物園,兒童成群結隊,在父母師長的陪伴之下,興奮地聚在展覽場地前。有些孩子掏出手機傳送簡訊,有些則和獸檻內怡然自得的野生動物拍照。他們吱吱喳喳地圍聚在一大塊圓頂棲地周圍,這塊地方設計成印尼雨林的模樣,分為上下數層,還包括樹上的窩和蜿蜒的流水。在孩子們眼前是帶著幼兒的兩隻母紅毛猩猩,牠們熟練地在扁平的粗藤蔓裡穿梭,其實這些藤蔓是消防軟管。...
View Article你愛吃細菌也愛,那你該擔心什麼?——談台灣近年來的食物中毒
仙人掌桿菌食物中毒,常發生於米飯中,原因多半是煮好飯後,放在室溫下過久。潛伏期約3個小時左右,症狀有噁心、嘔吐和發燒 [1]。 食物中毒?有那麼嚴重嗎?...
View Article人類世:主宰地球,天下無雙的人類?——《人類時代》
狂野的心,人類世的心智 一九七八年的大風雪, 積雪及膝, 雪帆在疾風勁催之下駛過卡尤加湖( L a k eCayuga,紐約上州十一個湖組成五指湖其中的第二大湖),把所有的街道幻化成雪橇跑道。當時我還是在紐約上州就讀的學生,儘管天候不佳,課還是照常要上,我們聆聽心靈宛如夜光錶面盤一般明亮的科學家談起「核冬天」(nuclear...
View Article當一群聰明的腦袋 聚在一起思考「腦」問題--《科技報導》
作者/陳其暐(科學月刊編輯) 孫以瀚博士,高中就讀於新竹高級中學,大學畢業於臺大植物系,之後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成歸國後,以果蠅為主要研究方向,專注於探索果蠅視覺系統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目前孫以瀚博士為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等領域貢獻良多。...
View Article【教育專輯】科學,深刻學
圖片來源:Are Sjøberg 文/魏碩辰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 十幾年前人們朗朗上口的一句廣告詞。科技代表的是科學與技術,然而技術的進步是要仰賴科學的研究與突破,試看有多少現代化的商業產品最初只是實驗室的產物,而也因著「人性」(好奇心、想像力、為了生活更方便),科學得以不斷被驗證與探究創新…… 遊戲是最好的啟蒙學習...
View Article信仰的演化與操控
信仰的演化意義 加強宗教信徒的凝聚力,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常是透過各種洗腦手段達成。[註1] 而無論是宗教信仰或政治信仰,從演化學的角度來看,都屬於一種結合「遺傳」和「文化模仿」的適應能力。 Photo Credit/ Chia-Chun Lin...
View Article【教育專輯】「科學家總嘗試想盡快證明自己是錯的」──談何謂科學
文/陳志今 現代「科學」一詞涵蓋許多各種不同的知識領域,從我們病痛時的醫療照護、每日食衣住行所需、彈指之間與世界各個角落的便捷聯絡網等,若非幾百年來許多科學工藝的演化和應用,現代文明不可能存在。但究竟什麼是科學?絕大多數的人可能不假思索的舉出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卻無法回答為何這些學科被定義成科學?科學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理查.費曼(Richard Phillips...
View Article什麼是鉛中毒?你該擔心的不只有鉛水管……
陰暗的房間裡,一名美國環保署研究人員正調查著管線中有鉛水管的數座城市,沿著住宅內的水管配線,分別取出樣本用水,再檢測內含的鉛濃度,企圖了解水中的鉛,從那裡來?研究人員枯燥地敲擊著鍵盤,倏然地,「叮」一聲輕響,螢幕上突然飆高的鉛濃度,她不可置信地看了看配線圖的位置是--含鉛水龍頭。 美國環保署研究指出,水中鉛的來源,有部分是來自我們天天都會接觸到的水龍頭。右圖為焊接的鉛水管。from pixabay...
View Article不是誇飾法:恐同真的會要人命嗎!?
Credit:Blofeld Dr 恐同偏見的潛在危險? 恐同要人命或許不是單純的誇飾法而已:一項2014年刊登於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表明,持有高度恐同偏見者平均壽命少於較無恐同偏見者2.5年。 這項由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s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Mark...
View Article要保護我們的小孩,就開放吃人肉吧?
文/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昨天朱家安在鳴人堂提出一個論證,主張「要保護我們的毛小孩,就開放吃狗肉吧!」 我對這個主張不盡認同。 朱家安基本上認為,如果我們認同動保團體所主張的「尊重生命是普世價值」訴求,那麼我們就應該讓狗貓和牛雞豬羊有同樣的法律地位。這樣的結果,自然會讓狗肉貓肉到處都可買到,獵殺貓狗的情況就會消失。...
View Article虛構事物和集體想像建構出的人類大歷史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在國際暢銷書榜上很紅,是《紐約時報》科學類書籍的第一名!...
View Article人體太複雜了:為何有關人體健康的研究總是充滿爭論?
爲什麼有關人體健康的研究總是充滿了爭論? source:woodleywonderworks 林翰佐教授在「從分子生物技術來談基因改造物種」一文裡(《科學月刊》第374期)提到:「基因改造物種(GMO)是最近幾十年來生物科技界的最大爭端;即使是生物技術上的專家,對於這個問題的觀點也呈現兩極化的發展。」在科技如此發達、研究人員何其多的今天,這乍聽起來實在有點讓人難以相信!...
View Article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七)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指標9. 與其他既存的科學領域之間欠缺連結性 科學領域百百種,由於研究方法、基本原則、證立邏輯與倫理規範基本上相通,而每一個科學理論的生成都有賴於先前各領域科學家的相關成果,因此雖說是單一領域的科學研究,到最後往往會與其他科學領域產生連結,進而透過這種連結或驗證、或強化、或修正自己領域的理論假說,或衍生出新的理論來。...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