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料科學、人工智慧的人照過來! 22 個線上社群網站助你一臂之力~
文 / Elsa│弱弱開發女子,在東京的開發者人生。 2011年研究所畢業,2014年來日工作。不只寫關於開發的文章,也寫美食、在日工作樣貌、在日生活訊息。 機器學習資料科學的轉行潮 資料科學家、機器學習工程師被喻為 21 世紀最性感的職業。個人認為這份職業的工作內容一點都不性感,性感的應該是它水漲船高的薪酬條件。而根據史丹佛大學 在 2019 年的 AI 指標報告, 2019...
View Article地球日50週年:從垃圾之島大變身的台灣,下一步的垃圾減量該如何實現?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給愛麗絲」的音樂一響起,台灣人像是被輸入指令般,提起垃圾便往外衝:黃色車子是一般垃圾,白色車子是資源回收,果皮是堆肥,人吃不完的是廚餘。 平凡的日常舉動,卻讓外國人嘖嘖稱奇:台灣是垃圾處理天才! 你的街角,就是我的垃圾場 1990 年代,各掩埋場瀕臨爆量,家戶垃圾無處可去。棄置在街角的垃圾臭氣薰天,各鄉鎮衝突不斷,垃圾大戰在街頭真實上演。 1997...
View Article地球日50週年:當暖化成為事實,減碳就成為義務!台灣氣候的現況與那些我們共享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北極熊開始成為「節能減碳」的代言人嗎?冷氣調高一度、隨手關燈、改用省電燈泡、下班關電腦、選購節能標章家電,總是有北極熊的事。 北極熊經常是節能海報的代言明星。圖/經濟部能源局 從一隻餓到見骨的北極熊開始⋯⋯ 多年前,捱餓瘦弱、攀在海冰邊緣的北極熊被媒體報導出來,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近幾年來,北極熊甚至因為覓食困難,而發生被海水淹死或增加獵食同類的情況。...
View Article不只是武漢「肺炎」!心血管、腎、腦、肝、腸等器官也可能出問題
全世界已經超過 200 萬人確診 COVID-19(俗名: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這種疾病是由 SARS-Cov-2 冠狀病毒所致,本文之後稱之為「SARS二世」。儘管已經累積這麼多病例,醫學界至今仍然不太清楚病毒到底怎麼殺死患者,只知道病毒可能影響的範圍很廣,也影響到治療方法與藥物的使用。...
View Article地球日50週年:午餐到底該吃什麼?為地球來點「植物性飲食」吧!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午餐吃什麼?」是人類有史以來的共同煩惱。 一日三餐如同儀式般的天天上演,直接形塑了我們的文化、健康及環境。每一口食物都與生養他們的風土相互關聯。 Every bite counts. 如果這一口能讓一隻蜜蜂繼續授粉,你願意改變嗎? 圖/黃一峰。 「這米不能吃!」是危機也是轉機 30...
View Article地球日50週年:從口腹之慾到護生保育,一同來成為公民科學家幫助野生動物!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病毒源頭疑似是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疫情在全球延燒之際,你是不是也開始回憶:「對欸!小的時候台灣好像也盛行吃野味!」 中國長期有吃野味滋補的風俗。圖/VLKR 飽口慾,誤保育 「小時候在山產店冰櫃看過被剝皮穿山甲,有夠像一個血淋淋的嬰兒,很恐怖。」 「我吃過猴子還有山羌,味道超腥。」 在網友熱烈的討論中,20...
View Article宅在家也能護地球?這個搜尋引擎,讓你上網兼種樹!
21 世紀地球暖化成為迫在眉睫的焦點,在此,我們介紹一個邊上網邊種樹的好法子:利用 Ecosia 瀏覽器上網的同時,就會有人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幫你種樹喔! 源起:公益勝過利益的萌苗...
View Article地球日50週年:疫情之下人類減少活動,自然世界出現了什麼變化?
儘管在新冠病毒的籠罩下,2020 年也已經不知不覺走過了三分之一,時至世界地球日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當人類的活動被迫大幅度緊縮時,人類以外的自然世界都出現了什麼變化吧! NO2排放量減少,趁機解決一波空氣汙染的問題? 圖/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 (TROPOMI) on ESA’s Sentinel-5 satellite, by Josh...
View Article《動物森友會》經濟學:今天該不該賣大頭菜?|動森小學堂 01
大頭菜多少錢?花園澆水了沒?釣魚、抓蟲了嗎?今天有沒有流星雨?妹妹有來島嗎?這些聽來十足有情調跟我們的日常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可以在《動物森友會》這款遊戲當中體驗到。猛男不只要能撿樹枝,應該也要能回答一些跟動森有關的科學題目吧? 動森小學堂之大頭菜經濟學上課啦!source:動物森友會遊戲截圖之y編的房間...
View Article劃破黑暗時代,十字軍東征為歐洲文明傳遞知識聖火│《電腦簡史》 齒輪時代(十)
先前在《電腦簡史》 齒輪時代(六)提及,羅馬帝國分裂後,希臘典籍原本早已損毀甚鉅。日耳曼蠻族接管歐洲後,又因為教會強力鉗制學術思想,而進入黑暗時代。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十字軍得以帶回君士坦丁堡保存的許多希臘著作,以及伊斯蘭地區的阿拉伯書籍?十字軍東征促成了經濟趨向繁榮外,對於歐洲文明又形成了什麼樣的重大影響? 本文為系列文章,上一篇請見:西方第一座水力天文鐘——給你聲光饗宴的城堡天文鐘│《電腦簡史》...
View Article醫療檢測的準確度:「偽陰性」、「偽陽性」到底是什麼意思?如何計算準確度?
作者/林澤民 最近關於新冠病毒全面篩檢的問題時不時就在媒體上出現。圖/Martin Lopez@Pexels 最近因為大家關心新冠病毒是否要全面篩檢的問題,媒體上常見一些醫事檢驗學的術語。其中最常聽到的是「偽陰性」,但也常讀到「特異性」與「敏感性」;這些名詞都與新冠病毒檢測的準確度有關。在瘟疫變成每個人生存威脅的時候,這些專門術語也變得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View Article除了食療、放血,過去還有哪些針對憂鬱症的神秘治療?——《終結憂鬱症》
作者/艾德華.布爾摩 (Edward Bullmore);譯者/高子梅 編按:文末寫到的 P 太太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被作者診斷有憂鬱症的症狀。 在醫學上,憂鬱症比發炎還要古老。我們到羅馬時代才知道發炎的基本病徵,但古希臘時代就已經知道「憂鬱」(melancholia)這回事了。 從古希臘開始就有「憂鬱」這個概念。圖/GIPHY 大約西元前 400...
View Article一直待在家快悶壞啦!嚴格的防疫管制,什麼時候才能放鬆?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沒有疫苗之下,各國都實施停航、停班、禁止出門等策略對抗疾病。好消息是,種種防疫措施確實有效,舒緩了疫情的嚴重程度,然而大眾生活也受到影響,疫情輕微的地方如台灣影響較小,災情嚴重的地方如武漢、倫巴底、紐約,卻是天翻地覆。 疫情趨緩後,似乎可以放鬆管制,可是什麼時候該放鬆卻是大學問,假如時機未到卻貿然行事,前面的努力與損失就白費了。...
View Article再壓力一點點我就發炎囉~輕微的壓力就能影響你我免疫——《終結憂鬱症》
作者/艾德華.布爾摩 (Edward Bullmore);譯者/高子梅 編按:不同於傳統生理、心理二元論觀點,作者從免疫學的角度切入、結合神經科學,重新思考憂鬱症與身體發炎的關聯。 壓力是最廣為人知,但又最不為人所了解的憂鬱症成因。它是眾人通曉的生活現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親身或看別人有過因為壓力而感到憂鬱的經驗。...
View Article得過SARS且康復,體內的專一性抗體可以持續多久?
追蹤 2003 年的 SARS 康復者,發現抗體可維持到 2 年;但到了第 3 年,只剩半數還有抗體。 17 年前的 SARS 病毒,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當時的倖存者至今是否還有抗體,讓我們相當好奇。圖/wikimedia 對抗病毒,最好的策略就是體內已有抗體能抵禦入侵。然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我們不僅沒有疫苗,更不知道就算注射疫苗,體內抗體能維持多久的保護力?...
View Article瑞德西韋的治療效果如何?兩項大型臨床試驗告訴我們的事
兩項臨床試驗初步顯示,瑞德西韋 (Remdesivir) 加速康復過程,但無法改善死亡率 1-4 美國和中國科學家於 04/29 ,分別發佈兩項大型臨床試驗,探討以瑞德西韋和安慰劑治療新型冠狀病毒之疾病 (COVID-19) 的初步結果。5/1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出了緊急使用許可,remdesivir可用於COVID-19重症患者。兩項研究簡要敘述如下:...
View Article心理學解析《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為什麼這款遊戲如此令人上癮?
本來這篇文章要等到我的動森機(《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特仕版主機的簡稱)到手之後才要開始寫;沒想到還沒到,我就受不了了,實在是被燒太大:我的朋友同學、甚至連阿嬤都從當中獲得許多療癒,y編一直想加我好友邀我去他島上玩、好基友朱家安畫了許多非常可愛的衣服,更不用說網路上面流行的鬼滅之刃、哈利波特套裝了⋯⋯好像沒玩落伍了!...
View Article甩開工作無力感,掌握時機很重要:該如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作者/Yulina Huang 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前通常會決定要做什麼、怎麼做、和誰一起做,卻很少用心選擇要在什麼時候做。我們每天都有許多待辦事項,但少有人認真思考究竟要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效果會最好,幾乎是透過自己的直覺或當下想做什麼來決定先做哪件事。 在繁多工作事務的生活中,你是否曾想過好好安排每件事務的「時機點」?圖\pexels 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其實是一門大哉問...
View Article防疫期間,該如何跟家人好好相處?來測驗親子「社交距離」類型!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防疫期間,家中有人改為線上上課,也不能出去趴趴走放電;有人改為在家上班,時不時忙於搶口罩、酒精……人心惶惶,許多人都受疫情、作息變動而苦。躁動不安的物種長時間相處在一起,該如何保持心理的相互支持、不吵架和平相處? 本文使用「親子界線」理論觀點,帶你看家人之間「心」的社交距離,多遠才恰恰好?...
View Article死了都要愛!那些熱愛屍體無法自拔的動物們
文/nerdy 交大理科碩士畢業,半吊子的科學狂熱者,投稿是種消遣。 以下是今天的焦點新聞:今天下午 A 市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據目擊者指出,起初只是看到一具烏鴉屍體倒在路邊,他也不大在意,接著一群烏鴉聚集到屍體旁,並開始「姦屍」。等等!……烏鴉 ? ……姦屍? 咦???? 等等,師爺你給解釋解釋,牠到底在幹嘛?圖/Kaeli Swift 烏鴉看見同類屍體會怎樣?用標本來測試! 2018...
View Article